第一百四十七章 宁武关 下

    第一百四十七章 宁武关 下 (第3/3页)

一旁的士兵赶忙解下腰间的水囊,拔出塞子递给那个驿卒,驿卒灌了一口,却将大部分水流到胸口,喝了两口水之后,那个驿卒总算恢复了几分神智,他鼓起最后的一点力气用嘶哑的声音说:“大捷,斩首三百级,生俘两百余人,还活捉了扎鲁特汗!”

    城门洞里静的吓人,每一个人都屏住呼吸,死死的盯着那个驿卒,仿佛出一口大气便会破坏这场胜利。杨嗣昌推开挡在自己前面的侍卫,快步走到驿卒面前,厉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把来龙去脉说清楚!”

    那驿卒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看到杨嗣昌的服色,赶忙从马鞍上滚落下来,想要行礼,可他这一路飞驰,换马不换人,两条腿早就僵了,一落地便摔倒在地爬不起来。杨嗣昌索性跪在低声,厉声喝道:“礼就免了,快禀告军情,说的好了,本督师重重有赏!”

    “两天前,河东巡盐御史李东国李大人督领延绥镇参将杜如虎途径宁武关,正好虏酋扎鲁特汗内齐领兵突袭黑石峪,杜将军领兵破贼,生擒虏酋,斩获颇多!”那驿卒清了清嗓子,大致叙说了一遍,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奉上:“李大人的塘报在此,请大人看!“

    杨嗣昌一把抢过书信,略看了一下印鉴,便拆开看了起来。一时间他心中百感交集,出京后唯恐战况不利,朝堂上有人攻讦的惶恐;形势不利的焦虑;所托得人的欣慰;赢得胜利的喜悦混合在一起,让他一时间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半响之后,他方才转过身体,向东面京城方向跪下,郑重其事的磕了三个头:“仰二祖列宗保佑,天子洪福,王师破贼矣!“

    刚刚回到府中,杨嗣昌就回到书房,铺开纸笔,起草起奏疏起来。如果说在此之前,他还在犹豫是否应该向崇祯要求统辖宁夏、延绥二镇的权力的话,那这场胜利和李东国的书信就将这犹豫完全打消了——这位李大人在信把杜如虎的将略和宁夏镇的精兵夸上了天:“甲兵坚利,火器威猛,且有数百虏骑,轻骠悍勇,乃虏中名骑,此番得胜,多得其助。宁夏兵精,甲于天下。大人之功业,当离不得此镇!“而且在信的末尾,李东国还提到从被俘的扎鲁特汗内齐口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情报——东虏之兵已经退出了边墙之外,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退回辽东了。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完全可以将东虏的撤退和这场胜利联系起来,虽然他心里很清楚东虏撤兵不过是因为冬天的到来,但这不重要,只要天子不知道就好了。

    杨嗣昌写得很快,不过半顿饭功夫他就将奏疏写好了,他并没有强调自己的功劳,而是几乎原封不动的照搬了李东国书信里的内容。这样一来,他的座师温体仁自然就不会反对自己了,反正自己作为督师,部下的所有胜利都是自己的一份,更何况李东国从延绥镇调兵也是经过自己首肯的,以崇祯的性格,肯定不会在事后追究一个胜利者的责任。

    “少爷,喝碗热汤吧!”杨青将一只托盘放下,笑道:“看您这样,老仆也开心的很呀!”

    “呵呵!”杨嗣昌笑了笑,他喝了一口热汤,用汤匙点了点桌子上的奏疏:”说来这折子里还说到一个熟人,你还记得宁夏镇的刘总兵吗?“

    “如何不记得?”杨青笑道:“就是那个老爷选拔自行伍里的那个刘成?我还没老糊涂呢?说来他倒是生得一副好容貌,人高马大,相貌堂堂,一看就不是寻常人!”

    “是呀,刘镇台的确是难得的英豪!”杨嗣昌用手指点了点那封奏折,仿佛那便是刘成:“区区几年功夫,便从一介白衣,升至一镇总兵,麾下数万精兵,甲于天下,我朝三百年来,也是异数呀!”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我打算奏请圣上,都督延绥、宁夏、宣、大四镇即山西军事,让刘成来提督诸道兵马,以抗东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