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摸我头干嘛?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27章 摸我头干嘛? (第1/3页)

    “我没记错的话,《祭侄文稿》的原卷,应该是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叶凡沉思了片刻,这才将目光从宣纸上收回。

    只是他抬头一看,却是被吓了一跳,此刻在他周围已经聚集了十来个人,似乎都对他手中的这幅字帖很感兴趣。

    这过街天桥上人多手杂,叶凡怕有个好歹,便捧着手中的宣纸往边上靠了靠。

    不过,围观过来的这些人,充其量也就是凑过来看个热闹,现场能说出来这幅文稿出处来历的估计没几个人,叶凡起初的时候也只是因为这张宣纸的质地让他有些疑惑,这才将之展开,认出了颜真卿的笔迹。

    天下三大行书,叶凡都曾经临摹过一遍,不过也就颜真卿的这副字他还保留着,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当时上了报纸,让他心里多少有些得意,这才留下来做个纪念的。

    虽然这部文稿并非真迹,但是看那上面的笔墨走势,字里行间透出来的磅礴大气,尽显于笔端,其书法纵笔豪放,看的叶凡激动不已。

    这一次叶凡是凭着自己的眼力看出了端倪,倒是没有动用眼中的灵气,而他本身对颜真卿的这部《祭侄文稿》的来历传承也是颇为了解。

    当初在练习这部书稿的时候,叶凡可是将颜真卿的生平事迹看了无数遍,尤其是这篇《祭侄文稿》,算是颜真卿最为著名的“三稿”之一,只是创作这部文稿的故事背景,却又十分悲怆,而叶凡那时候还小,读到悲愤之处,连手中的毛笔都被他折断了。

    颜真卿,字清臣,生于京兆,在“安史之乱”中曾经立下汗马功劳,受到朝廷重要,封鲁郡开国公,后世称其为“颜鲁公”,而这部《祭侄文稿》就是以“安史之乱”的背景创作出来的。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当时叛军进逼,其堂侄颜季明在其父揭旗反正与颜真卿共同声讨安禄山叛乱时,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信息,使两郡联结形成掎角之势,齐心效忠王室,抵抗叛乱。

    然而当时的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致常山城破,颜氏父子先后罹难,文中所说的“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便是说的这场灾难。

    事后颜真卿派长侄颜泉明前往善后,只找到了颜杲卿一足、颜季明一头骨,悲愤之下,乃有《祭侄文稿》之作。

    颜真卿此文正义凛凛,让人有不忍淬读之感,其文章字法皆能动人。此稿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键笔法,有若流转之篆籀,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蘸墨,墨色因停顿起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让人叹服。

    可以想象,鲁公创作此篇之时,其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更是流露于字里行间。

    叶凡当时所见乃是原卷影印版本,前后隔水有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