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不为人知的野史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49章 不为人知的野史 (第1/3页)

    净禅阁中这四位老人,在中海古玩界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李远山自然不用说了,虽然没有在收藏协会挂什么名头,但这位可是最早一批开始玩收藏的,比起王老还要早了七八个年头。

    而王老不仅仅是中海古玩收藏协会会长,还是佛学研究协会终生会员,其在中海收藏界的地位不言而喻。

    那位宋老玩的是杂项,涉猎颇广,但最精通的还是瓷器玉器这一块,在八宝街开了一家名叫翠玉轩的店铺,而周老则是四人之中玩的最有文化底蕴的一个了。

    周老年龄与李远山相仿,不过他入行的时间却要晚了十几年,论起在中海收藏界的资历,比起另外三位还真浅了些,不过周老祖上是清光绪年间二甲进士出身,舞文弄墨样样在行,可谓是书香门第。

    而到周老父亲那一辈,已经是清朝末年,清政府逐渐走向灭亡,在一九零五年九月二日,清廷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自此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就此结束。

    而周家一脉受此影响,父辈辞官归田,自此也开始走向没落,不过因为当时清末混乱,周家也趁机捞了不少好处,单是字画一类的珍玩就收藏了不少,而周老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对文学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建国初期,周老曾经捐献过一批珍贵字画,这也使得他在那些动荡年间保全了自家的根基。

    不得不说,周老这人脑子还是比较好使的,也敢舍小顾大,否则在那个年代,他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也亏得他有远见,如今靠着从小在字画上打下的坚实基础,加上祖辈留下来的家底,在中海古玩行当里,也算是混的风生水起了。

    所以,要论起家族的传承,这些人里,怕也只有周老算是名门望族之后了,况且他本身在书法绘画方面也有着不小的成就,其他人对周老倒也颇为尊敬。

    “周老弟,话说到这个点了,你还卖什么关子,你们这些文人骚客都一个德行,偏爱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宋老翻了个白眼,看着周老一脸掩饰不住的兴奋表情,忍不住揶揄了一句。

    “咳咳,习惯了,诸位先别着急,这年龄大了,记性也不大好使了!”周老闻言,平复了一下心情,不过他也不生气,这几位可都是交了小半辈子的老伙计,斗句嘴揭个短的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听到周老的话,其他人便也不再催促,过了有十几秒钟,周老似乎才酝酿好情绪,依依不舍地将目光从宣纸上移开,讲述了一个众人闻所未闻的故事。

    刚才韩雪咪手指的位置,的确是前人留下的字迹,确切的说是宋代一位民间书法大家留下来的特殊印记,那两个字是他个人的名讳,谓之“晋文”,并非字号一类,这一点周老在后面的讲述中也给了一个确切的说法。

    这一段秘辛还是要从颜真卿留下这部《祭侄文稿》传世之作说起,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堂兄以及堂侄在战乱中遇害,之后颜真卿派遣长侄前往善后,只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才有祭侄文稿之作。

    在颜真卿之后,《祭侄文稿》流传于世,元人鲜于枢题跋称,“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可谓后世给与的最高评价。

    然而这部书稿经历大大小小的朝代变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