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神”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章 “学神”是怎样炼成的 (第2/3页)

那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座位是张贤在学校呆了四年找到的最好位置了:靠窗,透过窗户可以看见校图书馆旁边的湖泊;靠墙,墙壁上有接电脑的电源插座;位置相对偏僻安静,走动的人少;距离空调的吹风口不远不近,温度适宜空气清新;距离厕所与热水间不远不近,方便上厕所和打热水;距离放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书籍资料的书架很近,方便拿书放书……

    将东西放在位置上,张贤并没有急于看书,而是伸手进书包掏了掏,从里面拿出了一个竹杯和竹筒。其实这是张贤从山水洞天的虚空仓库里变出来的,掏书包只是为了不被图书馆的摄像头拍下来而打的掩护,这种动作做起来早已经驾轻就熟。

    竹杯当然是用来装水喝的,竹筒里装的却是茶叶,张贤打算先泡一杯茶晾着再说。这茶原本是张贤老家后山的野山茶,带点甘苦,一直被家里人泡来润喉解渴,张贤移植了几株到山水洞天里,品质又发生了几个档次的升级。这不,刚刚打了开水冲泡,张贤座位的周围空间就充斥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茶味,效果直逼空气清新剂,图书馆里那种积淀了一夜的沉闷味道顿时一扫而空。

    打开电脑,拿出书本,一切准备妥当,张贤开始进入了临阵磨枪模式。首先要复习的自然是《旅游管理与公共政策》这本徐老头主编的教材以及他昨天在最后一节课上划的重点内容,这对于张贤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他逃课的次数不多,就算上课时偶尔发发呆,但以他的记忆力大部分内容在课堂上都记住了。重点内容自然是要死记硬背下来的,但记住这些也只能是混个及格而已,考试时肯定会有徐老头没划定的内容也有划定的内容没考,不过张贤对付这也没有啥问题,无非是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再将整本教材的内容背个八九不离十,这花不了张贤多少功夫。

    然后用电脑连接图书馆的无线网络,进入班里的企鹅群的群共享页面,那里有上几届学长学姐留下的前几年考试的试题,对比分析一下,就能找出一些徐老头出题的偏好,再针对复习一下,把握又多了一分。

    普通学生做到这一步就复习得差不多了,这些内容要差不多花费他们一到两天去死记硬背,所以有的学生就靠着这一两天的突击就算没上过课也可以混个及格不挂科。被誉为“学神”的张贤显然不会止步于此,因为这不过花费了他两个小时的时间罢了。

    这次张贤要做的是登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数据库,以作者名搜索徐老头发表的所有论文,好在徐老头是那种重质不重量的学者,发表的论文不是很多,再剔除一些和“旅游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不太相关的,张贤下载了十几篇论文开始仔细研读。通过这些论文可以看看徐老头在这方面的研究课题以及他的研究取向和主要观点,他相信周一的考试肯定有些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