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倒塌
第四百二十一章 倒塌 (第2/3页)
在用人之时,你到了关外,也有地方安排。至于松江的事,我会尽力替你维持,后任者抢不去你的功劳,也不会找到你的过失。”
自来地方官离任,就怕后任者抢功推过,赵冠侯有这个表态,蔡煌心里也就有了把握。连连点头道:“一切有赖老师兄保全,小弟这里,先给您道谢。趁着我现在还在位子上,朝廷革职的电旨没来,我先好好放几个起身炮。”
蔡煌的权柄极大,在松江交由也宽,两记起身炮,放的很是厉害。先是以松江道名义,向各国银行贷款三十万两,用来购买外国的米面豆麦,确保这些粮食不用赵冠侯自己出钱购买。
随后是以保护市面为名,向江南制造局赊购步枪两千枝,子药十万发,全部拨给赵冠侯使用,下落自然搞不清。
最后则是以松江道的关防,向华比银行借款二十万两,表面看是赈济之用,实际上,赈济在前,借款于后,两者本不相干。不过是玩了个笔下花样,将时间做个颠倒。这笔钱里他提了十五万,进京打点关节,脱罪养老。另外五万,则送给赵冠侯,买他个嘴严。
随着东南两大支柱钱庄的倒闭,情势急转直下,原本已经逐渐恢复的秩序,瞬间崩溃了。
不曾参与股票交易的商人,原本还自鸣得意,可是现在,却连哭都哭不出来。他们的资金大多存在两大钱庄里生利息,现在钱庄倒闭,存款吃倒帐化为泡影,无数成功人士随着两大钱庄一同破产。
工厂和商号,因为失去了周转资金而无力维持,自拳乱之后推行新政,东南的一点点元气,至此已经基本丧尽。
这股风潮自松江而起,逐渐有了蔓延之势,开始向着周边的城市蔓延。丝业、纺织业乃至地方上的钱庄、商号都大受影响。松江周围的钱庄,已经开始出现了挤兑风波,更大的变乱,即将发生。
粥棚变的更热闹了,原本有工作可作,勉强可以糊口的人,现在也不得不加入乞食者的队伍,希望朝廷给一****下去的粥饭维生。虽然邹秀荣又新开了三处粥棚,姜凤芝也忙的手脚不停,但是每一座粥棚外,依旧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怨气与不满在民众心中蔓延,名为仇恨的种子已经播下。一些读过书,认识字的人,在人群里念叨着:醒来!醒来!快快醒来!快快醒来!……
这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亮,无数不曾接触过这些东西的百姓,也渐渐加入到这些读书人的行列里,跟着他们,念起了这些。
风起了。
蔡煌上折子请辞,随即电旨批复诏准,由原松江知府,兼署道事,等朝廷新任松江道台到任之后,再行交接。想来也知,醇王一家,要借着这个松江道好好发一笔财,赚上一笔大钱再说。
松江知府张秉忠,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老朽,所图者,就是四平八稳,告老回乡去享福。由于股灾和钱庄倒闭,其宦囊大损,几空如洗,很是呕了几口血,现在躺在床上敬养,根本不能视事。所关心者,一不是市面是否太平,二不是百姓是否得食,只想着自己的钱什么时候追回来,其他事概则不论。
父母官如此,局势之坏可想而知,整个松江,目前唯一有任事的,也就是赵冠侯而已。舍粥平抑粮价,固然是一件要紧,但是另一件要紧的事,就是拯救钱庄。目前只有让钱庄恢复运行,老百姓的存款不至于都变成废纸,整个城市的秩序才有可能恢复。
他已经给山东发了电报,要董骏亲自过来,准备在松江开一所四恒的分号。只是长久以来,松江为苏、沪两帮钱业把持,北地票号过不来。对于当地的市场缺乏了解,即使来了,也难免有水土不服之感,未必如北方一般得力。
再一者要保全的就是当铺,当铺能够开的起,多少还是能救一些人。可是当铺的资金链断裂,大批当铺倒闭,目前能维持运转的当铺寥寥无几,起不到多大作用。赵冠侯倒是趁这个机会,收购了十几家当铺,发了一笔财。只是想救市,这些当铺就未免不够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