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萧衍为何建梁朝

    第十二章 萧衍为何建梁朝 (第2/3页)

的武力在荆州之上,义军主帅也是萧衍;二者荆州行事亦即荆州方面实际的负责人萧颖胄早死。萧衍进入建康后,虽然依旧推戴萧宝融,但已经没有人能够制衡他了。《南齐书·萧颖胄传》说“和帝密诏报颖胄凶问,秘不发丧。及城平,识者闻之,知天命之有在矣”,萧颖胄已死,萧衍予取予夺,所谓天命有在,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来说,齐这个国号此时价值已经非常有限了。即便在南北朝这种政局普遍不稳定的时代中,南齐也是其中最脆弱的一朝,每一次皇位继承都伴随着高强度的政治震动。郁林王、东昏侯两代奇葩君主,齐明帝以皇侄入纂大统,造成的结果是统治基础相当脆弱。齐武帝死后,王融曾拥立萧子良,结果失败,当时袁彖评论此事认为“齐氏微弱,已数年矣,爪牙柱石之臣都尽,命之所余,政风流名士耳。若不立长君,无以镇安四海”,爪牙柱石之臣,是武力,风流名士,是社会基础。两方面都没有力量,这样的萧齐皇统,对于萧衍而言,既不是绊脚石,也不是金元宝。自然就没必要费心维护了。

    萧衍起兵,虽曰废昏立明,但也还有另一层解释。《梁书》卷35《萧子恪传》:

    子恪与弟子范等,尝因事入谢,高祖在文德殿引见之,从容谓曰:

    “我欲与卿兄弟有言。……我初平建康城,朝廷内外皆劝我云:‘时代革异,物心须一,宜行处分。’我于时依此而行,谁谓不可!我政言江左以来,代谢必相诛戮,此是伤于和气,所以国祚例不灵长。所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是一义。二者,齐梁虽曰革代,义异往时。我与卿兄弟虽复绝服二世,宗属未远。卿勿言兄弟是亲,人家兄弟自有周旋者,有不周旋者,况五服之属邪?齐业之初,亦是甘苦共尝,腹心在我。卿兄弟年少,理当不悉。我与卿兄弟,便是情同一家,岂当都不念此,作行路事。此是二义。我有今日,非是本意所求。且建武屠灭卿门,致卿兄弟涂炭。我起义兵,非惟自雪门耻,亦是为卿兄弟报仇。卿若能在建武、永元之世,拨乱反正,我虽起樊、邓,岂得不释戈推奉;其虽欲不已,亦是师出无名。我今为卿报仇,且时代革异,望卿兄弟尽节报我耳。且我自藉丧乱,代明帝家天下耳,不取卿家天下。昔刘子舆自称成帝子,光武言‘假使成帝更生,天下亦不复可得,况子舆乎’。梁初,人劝我相诛灭者,我答之犹如向孝武时事:彼若苟有天命,非我所能杀;若其无期运,何忽行此,政足示无度量。曹志亲是魏武帝孙,陈思之子,事晋武能为晋室忠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