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收购黄豆

    第十九章:收购黄豆 (第2/3页)

以来中国就有种植,基本上全国各地都能种植,营养价值非常高,一年能种几次,不过,这所谓的营养价值,在北宋的人们来说,就是个屁。

    市面上,黄豆的价格,为每斤5文或者6文钱的价格。

    李初这边出到了8文,这是一个极高的价格了。

    正常情况下来说,没人敢这么高的价格来收购,除非是大荒之年。

    李初用这个价格,也是有自己的主张和用意的,首先是价格高,大家都会把黄豆卖到他这,其次,这其中的利润也高,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也不能让大家吃亏吧,是不?

    再者,大豆的种植,都是种在田边的走道边,也不影响田间的小麦或水稻,两者共生互不干扰。

    这种价格,可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如果长期以这种价格收购,来年绝对能让许多的百姓都纷纷种植黄豆,到时候,就将是一片黄豆的产源地了。

    黄豆,是老干妈的最基础原料。

    在后世,老干妈已经用非常非常成功的经验告诉了李初,这种东西,迟早要火爆全球的。

    更别提,这个时候的南方,正处在湿气瘴气的笼罩下,没有辣椒来排除体内的湿寒,光是南方,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且急需老干妈的市场。

    从一打算做老干妈卖那一刻起,李初就没打算小打小闹。

    开厂,建立生产线。

    所以,一个稳定的供货来源,是必须的。

    多几文钱,能让大家都卖来这边,养成这么一个习惯,而且,这老干妈里面的利润,区区几文钱而已,几文钱若是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那么真心值了。

    豆豉,这种东西在唐朝就有了,甚至更早,只不过,这个发酵的过程,没有后世那一套经过简化安全的工序。

    虽然李初懂得如何更好更快的发酵,但是跟北宋的人们比,拉不开多大的差距。

    并且,汝坟镇是在官道上,这南来北往的商人,可是数之不尽的啊。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一个是张老财,要是等到李初开厂建立老干妈生产线了,你能指望张老财会无动于衷?

    就算张老财不会同李初一样,也开个老干妈厂,但是你指望他不会故意来给你下绊子,恶心一下你?

    几文钱而已,带动里面的关键点,可远远不止这几文钱的价值哦。

    “什么,八文钱?”

    “小初啊,我没听错吧,你刚才说八文钱一斤收黄豆?”

    “小初,你要收多少,我家里还有一些,我马上给你送来。”

    “初哥儿,你确定是用八文钱一斤收吗?”

    “小初啊,你能不能收我家的,你等会,我这就回家给你送来。”

    刚才还在研究感叹这电灯的神奇,这一听说李初要收黄豆了,还是八文钱一斤的高价,立即七嘴八舌的追问起来。

    李初还看见,两三个妇女还悄悄的溜出人群,飞快的往自家赶去了。

    这几个都是精明的主啊,大家在这询问,她们则直接回家带豆子来,回头肯定是他们最先把黄豆出售的。

    “好了好了,大家先听我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