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

    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 (第2/3页)

怀有匡正天下的志向,对庙堂及江湖之间诸不平事耿耿于怀;一个有着领先千年的思维和眼光,针砭时政,字字珠玑。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言谈之间引经据典信口拈来,果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刘备在谈话中发现曹操有着一种莫名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或许他的家庭出身,注定了他和这个帝国的命运紧密不可分割罢?他爷爷乃费亭侯曹腾,虽然是宦官,但却不被士林所排斥,因为他不像王甫、曹节和后来的十常侍般乱政,且举荐了许多名重一时的贤良。他父亲继承了侯爵,目前高居九卿之位。是以像他这种贵族出身的子弟,对政治、对政局,有着天然的敏感。大汉帝国自桓帝以来到如今,每况愈下。皇帝不问政事,国中大小事情,悉托付于阉宦,而国朝灾异不断,叛乱四起。像曹操这般心思剔透的人,如何想不到这是亡国之兆?

    身为贵族,身为这个帝国的既得利益者,维护帝国的统治长久不衰,是曹操的荣耀和使命。是以曹操虽然少时任侠放荡,行为不羁且胆大包天,但他一出仕,却就像换了一个人般,在洛阳北部尉任上便雷厉风行,不畏权贵,整肃风气。哪怕是到了顿丘为县令,以后到了济南为国相,他都是这么干的。直到最后,实在是无能为力,他才无奈又心酸的放弃。就是这样,终其一生,他虽执掌天下权柄,无人能及,却也始终未曾踏出称帝这一步。这种对大汉帝国深入骨髓中的复杂感情,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结束。刘备觉得曹操在他的老年,回顾他光辉一生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实在: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两人一直谈论朝中时局与人物。谈着谈着,便谈到了如今国力之衰的原因和如何破局上来。

    时人皆以为,朝廷积弱如此,只要扫平为恶的奸臣和宦官就行了,这样就可以天下清明,万事无忧了。不但是朝臣,还是百姓,还是士林清议,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意见。所以一个个的只要上台了,就打着算盘如何去诛谋宦官。其实不然。

    “朝中种种乱局,实在让人为之叹息,不知何时才得风波止,令海内政教俱清。”刘备皱眉道。

    “欲若风波止,须扫平阉宦奸邪,解除党禁,任贤选能方可!”曹操没个正形的斜坐着敲腿。

    刘备看了一眼曹操,见他满不在乎的模样,便笑道:“孟德兄何必虚言,你我皆知,天下事,岂止阉宦乎?”

    曹操似笑非笑的看着刘备:“然则玄德有何以教我?”

    刘备侃侃而谈:“以吾所见,大汉之乱,不在于阉宦,而在于凉州!”

    曹操目中精光一闪,疑道:“哦?何以见得!”

    刘备朗声道:“我大汉祸乱之根源,便是羌人之叛。从和帝时,并、凉两州,陈兵十数万,耗费军资费用计以数百亿。然直到前太尉段颎将兵时,方才稍定。国库虚耗,儿郎丧命。皆羌人之乱也。然则如今凉州之民,因连年兵火,居无所定,一个个皆剽勇好战,吾料凉州从此乱矣,日后必为国朝之大患!”

    “至于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