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元兴九年 文举入仕(3)

    第35章 元兴九年 文举入仕(3) (第3/3页)

    慕容漓湘将笔在墨砚里蘸后,在边沿之处抿过,敛袖,提笔,洋洋洒洒写了起来。

    “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两汉时,推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奖励农耕;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隋唐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重视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兴修水利;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如明朝的‘一条鞭法’、康熙的‘更名田’、雍正的‘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今学生不才,以为如下办法可行:一,设农业学堂;二,翻译西方农书;三,开办试验场;四,推广新式农业技术。”

    次题已出,颜雪澈闭眸思虑,嘴角牵起一丝笑容。这题不难,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抬头望之,其余考生纷纷已然动笔,遂拂袖起笔。

    “今世有万业而其宗皆同,何者?农也。昔炎帝姜式,尝百草,植野谷,始使其属以耕,是以后也以谓其神农,盖为农之始也。缘此,人不复仅得鱼兽,山果以食,而多划地以耕,后又圈地兽驯牲以食,故同人女自渔。

    猎减更为事农,则人渐足。至周时,则已衍百业,至今,则以万业也。

    农者,非独业之本,亦为国之本也,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会东周列国相争之时,百家争鸣于各国,互为言伐,论战之烈,亦不下于诸侯争霸者,而各家之说,必有一同,则农为安国之必须,断不能轻之,若非此,民口乱,国必之,天可止之,此理至真。故古语尝云:‘廪足则民定,心之所向于其君,则即若天兵,而民皆为之战,故其邻自不敢是进也。国盛,则是也。’斯百家之异,亦同于此,足见农之至重于国。

    然知农之重,何以治农邪?盖应助之、护之、赏之、究之;则助之以励事农者之心;护之以保事农者之利;赏之以加事农者之财;究之以拔事农者之技。如此用之,心足而生利,利厚而生财,则茂而生技,继而技又利心,往而复之,而周始相转,则农以倍昌,国以倍安,良而偱之,岂不为众利皆得欤?何乐而不为?

    虽当今之事,农以渐轻,而终不农缺,人至精亦不可少食,而食之出于农。而若战,此即更甚也。如此祝之,则可得农家之业,比永为家国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