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贤弟子

    第十三章 大贤弟子 (第2/3页)

鼻子走。

    正是因为东方人能轻易牵着牛鼻子走,可以容易地驱使牛耕地。所以,东方才有了发达的牛耕。而欧洲人一直找不到驯服牛的有效办法,所以不得已使用马耕。至于牛,只有少部分脾气好的,才被用于耕田。毕竟,牛平时只要吃草就行了。不像挽马,经常要吃饲料,饲养成本较高。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另一个结果,那就是欧洲人养马多,对于牛不太重视。甚至,人们可以养牛杀肉吃,也有养奶牛的。而东方人,因为饲养成本的原因,更习惯养牛。而且,还把牛当宝。在华夏古代,官府是严禁屠杀健康的牛的,否则要坐牢。但华夏古代因为养牛太盛,导致了养马的人很少,也使得古代华夏严重缺少马匹,也缺乏骑兵,难以对抗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大量骑兵。只能被动防守,无法反击。

    可是,养马的成本是很高昂的。战马需要天天加料,而挽马,也要经常加料。不像养牛,只有在耕地时体能消耗太大,才需要加点大豆、鸡蛋之类的精料。其余时节,随便弄到草地上吃草就可以。即使冬天,吃干草也行。所以,牛的饲养成本比马低多了。

    就好像霍夫曼庄园,为了耕作1200亩地,不得不饲养了25匹挽马,饲养成本极大。每天,光是喂养25匹挽马,就得花费上百芬尼的饲料钱,更不用提那待遇更高的5匹战马了。

    “可是,我听老师说过,在遥远的东方,人们基本家家户户饲养牛来耕地……”

    “这么怎么可能?要知道,牛的脾气可是很暴躁的。伊比利亚人(西班牙人)还特地搞了斗牛的比赛呢,可见牛多难驯服。一般,养10头牛,才有三头适合耕地。其余的,不是杀了吃肉,就是当奶牛。或者,是未成年的小牛。”霍夫曼觉得很不可思议。

    “在欧洲是这样的,可是,我的老师去过遥远东方的‘明’帝国,在那里学到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让牛乖乖地听话,使得大部分成年牛(脾气太过暴躁的神经公牛除外,当然,这种公牛阉割了,也就老实了),都可以拉下地去耕地,而且十分听话。”

    “真有这样神奇的办法?”老霍夫曼心动了。霍夫曼庄园的30匹马,饲养成本太高。每年,这些挽马都需要花费两三百马克的巨资去喂养(具体为,一匹挽马平均每天消耗4芬尼不到,而一匹战马每天消耗10芬尼)。而霍夫曼庄园,每年的收入,也才600多马克。加上一家人的吃喝用度,霍夫曼庄园每年基本剩不下几个钱。若是能把饲养成本高的挽马,大部分换成牛(还是要留下几匹挽马拉车的),每年能节省下至少一百好几十马克的饲料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