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煤矿经营

    第十九章 煤矿经营 (第2/3页)

是成本。因为,挖煤出售,官方也是要抽税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别国不一样,别国挖矿,是要向王室交税。而霍夫曼庄园在马克伯国境内,则是每出售一查尔特隆煤炭,需要向马克伯爵缴纳2芬尼的税收。

    此外,煤炭运离马克伯国后,若是每经过一个诸侯国,遇到关卡,基本上都要缴纳1个芬尼的过关税。如果通过多个诸侯国,光是税收,就得缴纳很多钱。

    所以,用船运煤,除了运输成本低,另外也有躲避陆地上关卡的意思。毕竟,在大河面上,只要你不靠岸,很少有诸侯会派船来追着你征税的。只有船只停靠哪个码头时,才会有税务官来征税。毕竟,这可是中世纪,税务官也是怕水的,不敢随便下河“洗个澡”。

    而到了目的地城市,运入煤炭,也是必须缴纳进口税和入城税的。所以,一查尔特隆煤炭,那些商船一般只会给煤老板2先令每查尔特隆。但即便如此,矿主的利润,起码也有1先令每查尔特隆了。而船主们,只要少停靠几个口岸,运抵终点后,即使卖4先令每查尔特隆,也有一个多先令的利润。

    不过,这得有个前提——就是你得把煤卖出去先。要知道,中世纪没有工业,最多冶铁、炼铜什么的特别需求煤炭。因为,这些生产,都需要煤炭造就的高温。而其他的,诸如煮饭烧水的,用本地柴火就可以了。所以,中世纪煤炭的市场很小,属于买方市场。

    若是煤炭那么好卖,估计鲁尔区很多人都会靠卖煤发财了,就像后世山西煤老板那样。可惜,这个时代是中世纪……

    经过后世市场经济大潮洗礼过的马林,深知销路的重要。于是,他二话不说,拉起霍夫曼夫妇,让他们带足了钱,去了趟莱茵河畔最大的城市——科隆。

    按理说,德意志地区最大的两个商业城市是汉堡和不莱梅,去这两地销路会更好。但是,马林知道,波鸿这个时代可没有内陆水路通往汉堡和不莱梅。只有后世的中德运河开通后,波鸿和不莱梅那边的水路才能打通。眼下,想把煤炭运往这两地,先要运出莱茵河口,然后从海上绕一大圈运往这两地。可是,这个年代在海上运输风险太大。所以,从安全和运输成本考虑,马林觉得就近找个大城市卖煤算了。

    莱茵河流域,科隆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市。即使是帝国首都维也纳,也比不上科隆繁华。同时,科隆也是神圣罗马帝国七大选帝侯之一的科隆大主教的驻地。

    莱茵河畔的很多商业活动,都围绕科隆城展开。在这里,商户云集,附近很多诸侯国,都会派出商业代表,来科隆城负责商品采购。所以,煤炭在这里是比较好卖的。

    马林和霍夫曼夫妇来到科隆城后,找了家旅店住下。然后,马林花钱,从旅店老板这个本地人那里,获得了科隆商界得一些信息,以及他想知道的一些商人的消息。

    经过筛选,马林选定了三个比较有名气的煤炭经销经理人。之所以选择煤炭经理人,而不是煤炭商人本身,是马林在后世工作时悟出的道理——想推销产品给对方老板,必须要让老板觉得自己获利很大。但真要做到如此,自己一方的让步是很大的,比较吃亏。

    但经理人不同,他们只是给老板打工的,但也很有权力。可是,他们自己只是个打工的,不是老板自身。所以,想要他采购你的货,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你能给他个人带来足够的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