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残阵

    第二十八章 残阵 (第2/3页)

甚至武艺也不如自己。但人家那脑袋——施瓦茨自愧不如……

    值夜的情况,马林也做了调整。按照中世纪欧洲人的惯例,所谓值夜,就是在大营门口安排几个哨兵站岗,一般4小时一轮换。

    这样的机制,马林深深知道,是漏洞百出的。别的不说,那些前世看过的很多战争片,都会有几个身手特别好的人,趁着值夜哨兵打瞌睡,去用匕首把哨兵干掉。然后,整个军营就悲剧了……

    而在现代,除了门口的明哨,一般还在营门附近,设置几个躲藏好的暗哨。之所以设置暗哨,就是怕明哨被人摸了,来不及示警。

    为此,马林挑选了几名战士,埋伏在营门附近的帐篷里,不点灯的情况下,只留条缝隙往外观察,也是4小时一换岗。

    对此,士兵们自然抱怨无比,而施瓦茨,则是怀着崇敬的心理,努力地把这些手段用小本本给记了下来。要不是现在还没有日记本和圆珠笔,没准施瓦茨会当场记下来这一切。毕竟,现在用的,还是鹅毛笔,要伸进墨水瓶里吸一下,才能写几个字。

    ……

    当大伙的队列训练到大伙可以保持队形快步前进的时候,马林终于开始训练具体的战阵了。

    本来,马林选定的阵型是西班牙大方阵——这是眼下条件最合适的。可是,他手里的人数太少了,完全组不起方阵。

    马林思来想去,决定把这100人,仍然按照西班牙方阵来,但不搞完整的方阵,而是只训练方阵最前面的两三排的线阵……

    20名弓箭手,马林没有把他们分成几排。因为,弓箭手没有什么装填时间,如果不是瞄准点杀,而只是“弹幕打击”的话,弓箭手可以一口气很快地把一筒箭(30支)全部射出去。当然,之后大部分人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脱力。但休息会儿,又可以继续。

    因为弓箭射速快,马林把20名弓箭手,先放在第一排的中间。各个弓箭手之间的间距大约在30厘米左右。不像火绳枪射手,不能靠的太近。因为,火绳枪射手的火绳,是绑在胳膊上的。若是相互靠的太近,自己的火绳,没准会烧到边上占有挎背着得火药包上,容易引发大的安全事故。所以,西班牙方阵一般横向士兵间的间隔是1米。而弓箭手没有那种危险,可以相互间站得更近点。只要不相互挤到对方,保留一定间隙就可以。

    经过试验,发现20名弓箭手一起射箭的威力很不错。当然,因为人数有限,无法形成那种“箭如雨下”的效果。但是,拿来对付上百人的对手战阵,绝对可以造成不小的杀伤。

    不过,经过分组对抗,马林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敌人冲到近前的话,弓箭手相当脆弱,基本只有被对方的长矛手屠杀的份儿。

    为此,马林左思右想,后来想了个办法——他排了两排长矛手在弓箭手前面。当作战时,弓箭手前面的两排长矛手先坐在地下,避免遮挡弓箭手视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