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问道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九节 问道 (第1/3页)

常规的道冲于万物之间。而对万物不加干涉。承担的生义无穷无尽。

    “知者、智者、不为、为也。”这是一个无所不论其极的世界!

    层层推论,节节判断。这里含有多少隐情,真正怀疑“知者归于无为”在作为皇权统治的人治奴顺思想,若是原文是否后来被缺词少字了吗?我想问题有很多待需议论的出处,我想问题的原初已经经历了两千五百年已是面目全非了!

    极限与用极的解释又在哪里?论道非智者之言的成见也许是对“出处”的不能理解,其实语境追求那种超越语言而直接进入意义的超脱内核境界,真假立现。

    论其状态去观察呗,本篇论述自然常规,全册的常字只有一种意思解释:常规,自然原貌,别无他解。现在话题开始设想有个常规之道的感觉描述。认识常规道然后再认识更深的道,这是一步一步往上攀登!

    洞察世事。对世事的认识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每个人对世界的感悟是不同的。前人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殊方面,所以有自己的感受特点。

    道称不可见的虚体,冲占于三维空间。全为它所据,然而却好像还有荡荡地空间大有存在,这样说的原因在“道”的作用可是无穷无尽、不可估量。它深邃址于万物根本,它掩损自己的锐气,解脱自己的纷扰,隐蔽着自身的光芒,把自己混装得同于尘俗。

    它是那么的深沉而又无形无相,说不清楚地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生出来的,但它似乎在天帝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着。

    道师看到了一个拟人化的“道”,她为了组成世界而委屈其身。她的锐气也掩损了,纷扰都自散了,光芒也藏蔽了,行迹也混俗了,总之形象的好萌呆!

    托先师的意,怎样看老聃说的这个现象?我们要学习勃勃生机的自然藏隐着智慧,而非丢掉了智慧。无端竞云水,有处听风雷。推动宇宙的也有它的特性,道却满包满盖的,满载一切的源头、始点。

    “道”这里可以指自身携带动力、宇宙天地运转的源泉,也是本身自己第一推动力的推手。这样广的总结,万事发生的源头这是对现实主义深刻探讨。庄子形容说: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意思是妙境来不及应接,心笑也来不及安排。境界强大广展。睁开圣眼来讲可能看到。

    玄学的认知悟者认识一二,因为他被自设的思想固定住了,没有广展的空间。佛主论讲极乐世界;基督论讲天堂;穆圣论讲天启。宣扬今日行善后世往生,都叫唯心观。宣扬的美好可以存在,存在于唯心中……

    “万物之母,象帝之先。”一切事物的起点,一切现象的开端之始论说,有谁敢想?这还真有些唯物至纯的味道。思想中做实验推出结果现象,科学家牛顿利用想象这种手段创建了现代物理学,没有人对他争议。然而这部书有极大的争议,是挖掘的太深刻了,独具慧眼地观世,大印象、大感受淋漓尽致得剖析。事物的源头一直提问下去,问的基础上再去问,它就有个结果,结果不是三张两段能述清,但它是超越宗教的。

    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思考宗教的问题。我想自觉自律的成为好人,但是我浮躁的心被现时代的时尚网获了、影响了。谁能“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豪言处立在世间,那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