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架说两句

    为上架说两句 (第2/3页)

    10月23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上,杨振宁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与与会者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也是取见于西方哲学界称为静止文化的说法,归纳法与推演法都是近代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方法,但是他提出贯穿《易经》的精神,都是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把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分开,而《易经》的“天人合一”观念却将天道、地道与人道模糊概念后混为一谈。中国没有推演的脑思维,学说不能一直推演下去。其本因源于没有纯粹的逻辑推理:根据一些已成立的一般性命题严密地逐步推出较特殊的结论,例如在欧几里得几何中,由公理、定理,然后到证明等,再达到更高一层的公理公式。这样说没有成立的既定命题,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这个问题在科技史研究中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视为近代科学的源泉之一,并认为中国古代文化缺少这个源泉:“中国传统表象没有逻辑可讲,说理次序不注意,要读者自己体会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中国传统中发源于逻辑的严密推演法,却带来缺少合乎逻辑的严密归纳法。杨振宁先生认为《易经》的“取象比类”“观物取象”是归纳法,其实这是在“天人合一”的神秘主义观念指导下的不合乎逻辑的类比法。

    《易经》是对远古文化的继承,缺乏深入的探索,它仅带有似隐似显的预见性。口水战来了!孔子受老子的启示,老年时期着手释易,最终总结明白:知易理者不求卦。

    轻率下的结论若各种说法都行就不叫李约瑟猜想了。这样的问题带来的大辩驳越来越混淆视听了。

    “进化发展是一个已完全确立的事实,就像地球围绕着太阳转的事实一样。”“与生物有关的任何领域的教育,如果删除了对进化论的强调,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犯罪。这样的教育将犯渎职罪,正如一位医生因为害怕被无知的邻居起诉,而未能遵循已确立的可靠的治疗方法。”

    科学的许多特征,例如探索、怀疑、理性、实证、反权威、合作、信息共享、同行评议,都是自由、平等的体现。自由、平等就是普世价值,科学更是。科学家有祖国,但是科学没有国界的。

    上段文是弥尔顿这一见解,美国新闻学者斯蒂德(H.M.Steed)以此加以发挥,斯蒂德特别强调“在一切自由中,以知识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和批评的自由最为重要”,报纸新闻如果不能用来宣扬并维护这些基本的重要自由,则它的地位便“不能高于制造唱机的工业”,其他的自由也就不能确保优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金(W.E.Hocking)也曾加以发挥,霍金主张这种自由乃是核心的自由。因为没有这种自由的地方,其他的自由也就变得不安全。“如何表现自由”实在是保障并且发扬其他自由的先决。心若在梦认为这是在说辩证是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的沉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就是尽量汇录留存下来,让后人有可研究的机会。

    有人注意前人不会点标点。其实前人只有一个标点在字左下角画圈,这启发于竹简。后来手抄本遗存的文书也有不带标点的,通篇标点以“也”字替代,因此就认为古时人不会断句了。比古人更知道如何读古书是不易的。以标点古书为例,出土汉代屯戍西陲的木简中已有明显标点的,但是古书有像样的标点,还是元朝以后出土的文物。断句使文章内容表达出来已然存在,例如近代人继承古书改用横行排字出现通篇没有标点的怪事——文字堆集式天书。

    哲学领袖黑格尔思想家看不起东方社会和东方哲学,他说“中国无历史”,有的不过是君主覆灭的重复循环,任何进步都无法从中产生。他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哲学不过是枯燥的理智,也许他不能解释历史难题,他尤其看不起孔子,认为《论语》不过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