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颜宓归来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396章 颜宓归来 (第1/3页)

    宋安然满目期待。樂文|宋安杰则紧张地看着宋子期,他也拿不准宋子期的态度。

    宋子期捋着胡须,沉默了一盏茶的时间,才说道:“为父年龄大了,已经不适合出仕。为父只想趁着现在的时间,享受天伦之乐。”

    宋安然意外,没想到父亲会拒绝出仕。

    宋安然朝宋安杰看去,宋安杰对宋安然眨眨眼。宋安杰对宋子期的一些想法倒是知道一点。

    得了宋安杰的提醒,宋安然心中恍然。

    宋安然干脆直接问道:“父亲不肯出仕,莫非是对皇上的执政方略有意见?”

    宋子期捋着胡须,也没否认。

    宋安然轻叹一声,“父亲,皇上年轻识浅,执政方略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皇上身边正需要像父亲这样的老成持重的老臣辅佐。还请父亲为了大汉天下,为了百姓,重新出仕。”

    宋子期摆摆手,依旧还是那番话,“为父老了,已经不适合出仕为官。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还是让他们年轻人去折腾吧。”

    宋安然反驳道:“父亲一点都不老。以父亲的年龄,在官场上正是老当益壮。像闻先生,一百岁的高龄也没服老,还在为皇上出谋划策。父亲比起闻先生年轻了几十岁,又怎么能轻易服老。”

    宋安杰轻咳一声,“姐姐不必激动。父亲对大汉的新政有些想法,不如听听父亲怎么说。”

    宋安然暗自点点头,“父亲,你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这里是宋家,不是朝堂,父亲不必有任何顾忌。”

    宋子期微蹙眉头,斟酌了一番才说道:“皇上颁布了一些列新政,为父也有详细了解过。仔细思量,皇上的一些列新政照顾了农业,商业,还有手工业,就连军人也有受益颇多。

    唯独对读书人多有诸多苛刻的地方。为父还听人传闻,说是皇上有意在全国推行士绅一体纳税的政策。

    果真如此,那读书还有什么好处?以前的人拼命读书,因为考中功名,就能免税免劳役。而今读不读书都需要纳税。安然,你说说这政策一旦颁布,这天下还有多少人还肯花钱读书?”

    宋安然轻声一笑,“父亲当年读书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免税免劳役吗?安杰拼命读书,莫非也是为了免税免劳役?很显然,父亲和安杰读书,不是冲着免税免劳役去的。

    你们读书,是因为你们心中有大志向,有大抱负。你们希望有一天能够有资格站在朝堂上施展才华,为国为民尽一份力。

    至于税收和劳役,你们真的有在乎过吗?父亲,女儿说句不中听的话,如果有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冲着免税免劳役去的,指望着得了功名后,乡人投献,摇身一变成为大地主大富豪,这种人根本就不配为官。

    因为他就算做了官,也是个大贪官。说句更难听的话,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富者恒富,穷者恒穷,归根结底就是这群读书人造成的。

    他们一边义正言辞地说皇室不能与民争利,一边又大肆兼并土地。这群人读书越多,对社会对王朝危害越大。

    要女儿说,以前的王朝,就是对读书人太过仁慈。什么好处都给读书人沾光了。想要分润一点给别的百姓,就跟挖了他的祖坟一样,要死要活的。

    女儿同父亲说句实话,如果是女儿坐在皇位上,女儿对读书人会更狠。而且女儿可以肯定,对读书人就算比现在狠十倍,也有无数人前仆后继读书出仕。

    父亲所担心的一旦士绅一体纳税,就没有人读书,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全民纳税,越发显得读书的重要。

    到时候,不光想做官的要读书,就连农人,乡人,工匠,士兵也会读书。因为不读书,他们就找不到活做。就没办法合理避税。”

    宋安杰张大嘴巴,宋安然所透露出来的消息,着实让人震惊。所有人都读书,有这么多学堂吗?那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有余钱读书?

    宋子期则紧皱眉头,一脸深思的模样。、

    宋安然没有打断宋子期的思路,而是对宋安杰说道:“安杰,西北那边的消息你应该有听说过。皇上在西北推行基础教育,不满十四周岁的孩子都必须进入学堂读书。

    学堂不收钱,还管两餐饱饭,还有四季衣裳。这个政策在西北实行了几年,已经初步见成效。我可以说,如今西北的青年人,是全国素质最高的一群人。在西北,就算是个小学徒,也能读书写字。”

    宋安杰惊讶,“我一直以为这个传闻夸大其词,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办这么多学堂,供养这么多孩子读书,需要花费多少钱?皇上……国库能够支撑吗?”

    宋安然轻声一笑,“国库支撑不了,皇上用私库支撑。总而言之,十年时间,免费基础教育必须推广全天下。

    就算不能保证所有适龄孩子都能进入学堂读书,至少要保证八成以上的孩子进入学堂读书识字。而且西北已经开办了第一所女子学堂。

    小姑娘们进入学堂,不仅能够读书识字,还能学厨艺,刺绣,纺织,养殖,家务等等。同样是免费入学,管两餐饱饭,还有四季衣裳。”

    宋安杰闻言,欣然向往,“姐姐,我想去西北看一看。我想想看看姐姐描述中的学堂究竟是何模样。还想看一看,那些从学堂学成毕业的学子进入社会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真有姐姐说的那么好,那我一定会坚定不移地站在皇上这边,帮着皇上推行新政。”

    宋安然欣慰地点头:“过几天,皇上就要派一批官员到西北学习。你可以随行。到了西北用心观察,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报上来。

    永远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适合的制度。以前西北打仗,那个时候制定的制度,多半都是为了战争服务。

    现在西北没有打仗,有些制度或许已经不合时宜,但是当地官员慑于皇上的威严,或者是因为对皇上的崇拜和迷信,不曾将制度的缺陷报上来。你去了西北,正好可以填补这方面的工作。”

    宋安杰当即应下:“姐姐放心,此事我义不容辞。我会将自己的所见所谓都记录下来,随同奏章一起交给陛下。希望对陛下的新政有所帮助。”

    宋安然笑道:“肯定会有帮助。”

    宋安杰一脸兴奋,恨不得现在就出发前往西北。宋安杰是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他现在年富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而且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去努力。简单点说,宋安杰没有被官场老油条同化,还是一个有追求的官员。

    这个时候,宋子期回过神来。

    宋子期对宋安然说道:“你说的那个基础教育,如果真的能够推行天下,倒不失一件功课。至于你之前说的那番话,说读书人兼并土地,是罪魁祸首,这话为父不赞同。读书人里面有蝇营狗苟之辈,自然也有为国为民的官员。”

    宋安然挑眉一笑,说道:“父亲口中那些为国为民的官员,谁家没有上千亩良田?那些人出仕为官之前,说不定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

    可是等他们做了官,短短几年时间就能置办下偌大家业。其中大部分都是别人投献,目的就是为了逃税。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这种情况还不严重,朝廷还能保证税收。

    等王朝度过百年时光,女儿敢保证,此制度不改,天下八成以上的土地都会落到这些读书人的手里。也就是意味着,朝堂的税收至少少了六七成。

    父亲,一个王朝要运转,处处都要花钱。结果钱全都到了读书人和官员的手里,而且权也掌握在官员手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用女儿说,父亲应该也知道吧。

    父亲认为皇上鼓励商业和工业不妥当,可是父亲有没有想过,皇上此举是在为大汉打下百年不朽基业。

    当商业和工业发展起来,有了足够的商税支撑朝堂运转,到时候朝廷完全可以免了农税。比起对读书人的种种优待,合理的税法才是真正能够保证大汉江山千秋万代的基石。”

    宋子期还在皱眉,心里头还有很多疑问。

    宋安然则继续说道:“皇上要建一个全新的国,这个国绝对不会因循守旧,绝对不会沿着过去王朝的轨迹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会遭到这些人或者那些人的反对。但是我坚信,皇上一定可以建一个全新的国。

    父亲之前说,不给读书人优待,就没人读书。女儿认为这是最大的误会。想做官出仕的人,无论哪朝哪代都少不了。想要做官,就必须读书。

    读书不一定能做官,但是不读书肯定做不了官。只要有人立志官场,就不愁没人读书出仕。而且随着基础教育推行全天下,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

    顿了顿,宋安然又说道:“过几天,由闻先生主办的学问报就会发行。到时候,任何人都可以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前提是不得诋毁皇室。

    另外由内务府主办的大汉皇家报也将发行。大汉皇家报比学问报更兼容并包。

    在上面不仅可以讨论新政,学问,还汇聚天下商业信息,民情舆论,地方风俗,各地政策,甚至连传奇话本也可以在上面刊登。

    此报发行全国。内务府借四海商行的渠道,在全国各地都建了通讯点。设立通讯点,一是为了收集当地的消息舆情,二是为了保证报纸能够顺利发行。今日女儿过府,带了两张报纸样本,请父亲过目。”

    白一赶紧将报纸样本拿出来,由宋安然亲手交给宋子期。

    宋子期看了报纸,虽然只是样本,也足以让他感到震惊。就如宋安然所说,报纸上面什么内容都有,简直像是个大杂烩。

    宋子期沉吟片刻,说道:“这个东西是利器,也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宋安然对宋子期说道:“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报纸乱说乱写,皇上在昨天已经成立了报业监督衙门。任何人都可以办报,但是必须获得报业监督衙门的审批。没有审批,私自办报,就属于非法办报。当地衙门随时可以取缔。”

    宋子期盯着手中的报纸,心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