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渐行渐远

    第四章 渐行渐远 (第2/3页)

    这事并不稀奇,就像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提高我们的百米速度让我们学会玩花式篮球一样,方式一样,程度不同。

    更象一个极具禅风禅韵的故事讲的那样:一个老农放牛,每次过溪时,都要抱着小牛犊涉水而过,天天如此,哪怕两年后,小牛犊已然成长为体重几百斤的健牛,他依然每天抱牛过溪涧,力量之惊人,令世人惊诧,而那个老农因为习以为常,却浑然不觉。

    但就在昨天下午,就在昨天僧学放学的时刻,她却感应到了儿子远在山门前慌乱的脚步声,直到儿子小小的脚步声仿佛被埋进了土里,那种慌乱才渐渐消隐。

    所以,周志谨说王同进被喇嘛尊者留在寺院,他娘亲始终将信将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充满了担忧。

    “娘,你怎么还没睡!”王同进小声的问道。

    她娘看着王同进头脸上的伤口,轻轻摩挲,免不得嗔怪一通,道:“你是娘的心头肉,娘能感应到你回来了,但是,你的脚步仿佛埋在土里,我能感应到,却不能锁定具体方位……”

    在这个家中,十二岁的王同进如今有着自己单独的房间,这源于他父亲深入骨髓的骄傲和自尊——既然决定给儿子纳一房童养媳,怎么着也得布置出一间象样的新房,不说引来街坊邻居惊惶叹服的目光,起码别让人看不起。

    在这条垃圾多如鱼卵的马市街,他父亲的事业好歹比邻近开棺材铺的周家和有着野鸡流莺客串服务员的小鸦片间要好,尤其是这些年,天灾人祸连连,更多的人死了之后仅仅用竹席一裹草草了事,棺材铺的生意很是惨淡;而鸦片间那个长期客串服务员的女子年岁日增,那怕每天擦脂抹粉,客人还是在一天天减少,这样就令近两年来事业蒸蒸日上的王鸿燕益发感觉到自己的成功,免不得沾沾自喜的自我陶醉,自我吹嘘,有一种以成功人士自诩的傲娇情怀。

    这些都带来了王同进居住条件的极大改善,他不仅拥有了自己单独的房间,房间里还布置了红床红帐红枕红被,还有红桌红椅红镜红柜,仿佛一簇簇暗红色的火焰在夜色中燃烧,恍若在燃烧中静等着那个带着红盖头的农家女的到来。

    “杀千刀的……”

    在哽咽着的咒骂声中,他母亲细心的清洗着王同进头脸上的伤口,撒上一些香灰。

    香灰能够消炎、有助快速结痂,比传统的锅底灰更好,那是从十里之外的红墙佛寺求来的,这些包在粗糙草纸中的香灰,还能兑上热水适量内服,是大人小孩感冒或腹痛时的常用药品,而这,也确乎是有着它的奇特疗效。

    然后,在母亲温柔目光的注视下,王同进乖乖的钻进了被窝,闭目假寐,时不时的将眼睛微睁一条缝,看着母亲在暗红色的油灯旁,专注的缝补他破碎的棉袄棉裤,竭力驱除睡意,想要等母亲忙完离开之后,好研习那本还没顾上观阅的手书笔记。

    伤筋动骨一百天!

    他躺在背窝里,思绪有些飘摇,想到了很多,有那么一刹那,他甚至怀疑这一切都是在梦中,不然,都不能解释他身上极其严重的伤痛,除了最开始带给他痛入骨髓的痛楚外,如今感觉居然都不那严重。

    清晨,不知不觉间再次进入梦乡的王同进被他父亲的喝骂声惊醒:“曹正,小勇,你们两个驴日的,都几点了,还不起床?啊!”

    他骂完又笑,王同进屏声静气的听着父亲在放肆的大笑声中,脚步咯吱咯吱的踩着积雪,匆匆的走向临街的肉铺,这才趴到窗棂上,瞅了瞅了外面尺许厚的积雪,看着自己仅有的棉袄棉裤湿漉漉的挂在衣架上,为自己不能去上学而沮丧不已。

    对于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孩子来说,有一套棉袄棉裤,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奢侈品,毫不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