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两家电视台的拉拢

    第十七章 两家电视台的拉拢 (第2/3页)

    王子凡却沉默下来,他这想法有些惊世骇俗,如果箫若元口风不严,他注定要成为行业笑柄,皆因香港电视产业链太落后。

    “王先生?”箫若元忐忑不安,担心因为自己而错过一部好戏。

    “我与你们合作!”

    “好啊,我们谈的不就是合作吗?”

    “是另外一种形式!”

    “王先生,我不太懂你的意思?”

    箫若元隐隐的感觉到王子凡野心,这是不甘束缚的呐喊,他笔下诞生过许多这样人物,有枭雄亦或是英雄的潜力,这种人成长起来不是大反派就是男主角!

    王子凡耸了耸肩走了,留下话道:“所以我要和你们老板谈!”

    箫若元若有所思点了点头,又为王子凡感到悲哀,无论你提什么形式的合作都不可能成功,因为这是行业潜规则,很残酷,我们草根再有才华又如何,赚钱的永远是高高在上的资本家,除非打破所有枷锁,自己创业。

    创业?

    创业!

    箫若元深深吸了口气,心底压制许久的激情被王子凡点燃,目送王子凡身影渐渐远去,我们既然志同道合,为什么不能一起!

    现在娱乐圈就是这样,大家谈的来就一起干,想尽办法拍一部电影,赚钱就继续,赔钱就散伙!最有代表性的是麦加、洪金保等人,分分合合,就算后来分属不同阵营,私下里关系却极好!

    ……

    无线电视台

    卲逸夫成了这里主人,几天前办公中心就从他的电影王国转移到这里,利孝合虽然逝世,但她的妻子陆燕群还在,仍旧担任无线董,所以董事长办公室也不在原来位置,利孝合喜欢在楼上办公,卲逸夫就选在五楼。

    因为在家中排行第六,年轻时被人称作‘老六’、‘六哥’,现在年纪打了,大家都喜欢叫“六叔”,卲逸夫早年就读于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余刚、包聪兴、赵按中等为前后届同学,后赴上嗨就学于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为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五兄弟中,大哥邵酔翁于1924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老大邵酔翁是制片兼导演,老二邵囤人擅长编剧,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创业之初,他们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犹如家庭式作坊。其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后,即深受SH市民欢迎,结果赚得盘溢钵满。旗开得胜,邵氏兄弟们为之欢欣鼓舞,随后新影片不断地从“天一”推出。

    进入六十年代后,邵氏公司长期称雄香港市场,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据说最盛时,每天有100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陵波、李翰祥、邹文怀、张彻……无不出自“邵氏”门下。其中《江山美人》、《貂蝉》、《倾国倾城》、《梁山伯与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