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第3/3页)

里老是一些下岗人员再创业的故事。比如某某某,四十岁下岗,没学历、没专长,上有老、下有小,白手起家,靠捡净菜开始创业,不怨天由人,不等不靠不要,艰苦奋斗,办成了净菜合作社,成为下岗再就业职工的楷模,受到领导的亲切接见。比如某某工程师,下岗失业一年,毅然放下架子,提着擦鞋箱走上街头为人民服务。前不久,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县长说,下岗有什么可怕呢?五十年代的知识分子还不照样上山下乡?农村是广阔天地,大可有作为,可以搞立体农业,搞水产养殖,搞山林承包,搞养猪畜牧。再说,我们这只是下岗,发达国家的工人还失业呢。为国家减轻负担。幸苦你一个,幸福全社会。现在最难的就是一些职工没把观念转变过来。观念通了,事情就好办了。

    县长的发言铿锵有力,手势很让人振奋。许多下岗再就业的语录出现在街头被拆迁的工地围墙上,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句是“早一日下岗,早一日致富。”

    不过,下岗与致富似乎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大人们无不为此忧心忡忡,长吁短叹。李家的姑娘因为不想下岗,陪车间主任睡了,结果与车间主任双双下岗。张家的小伙因为下了岗,用菜刀把厂长追得满街跑,厂长的老婆还在一边拍巴掌,“砍死这个没本事的甭种吧。老娘好嫁过别人。”刘家的大人双双服了农药,只留下一对孤儿。

    上星期,县红星乐器厂的七十六名职工跑到县政府门口静坐。职工们把唢呐、古筝、琵琶、长笛摆了一街,手里还拿着风油精、清凉油。多半是老头老太。日头很大。影子很短。很多老百姓扛来方便面与矿泉水为他们加油助威。他们坚决不喝,要求与县长对话。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在人群里跳来跳去,满脸惊惶,就差没磕头下拜。一个老头摸起长笛吹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几个看热闹的小孩接上声,“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笛声悠扬,童音清脆,热闹像一场热热闹闹的街头文艺汇演。

    晚上,李桂芝神色严峻地说起这事。赵根捧着饭碗听得入神,插嘴,那事情最后怎么了?县长出来了吗?

    李桂芝瞪起眼,说,你小孩子管这么多事做甚?早点吃完,回房做作业去。

    赵根怏怏回屋,竖起耳朵,趴在门缝里往外看。李桂芝找出圆珠笔,在围裙上拭净手,开始算收入支出,边算边念念叨叨,说印刷厂这个月怎么一分钱奖金也没发?

    一直沉默的赵国雄这才吭了声,说,能发工资就不错了。

    李桂芝就不再言语,拿圆珠笔在纸上戳来戳去,好像与它有仇似的。

    后面的事,赵根是在街头听人说的,在法院门口的报纸宣传栏边。三个男人在议论那天发生的事情。一个胖,一个瘦,一个矮。胖男人说,那办公室主任真聪明,这一跪,升官发财指日可待。一场大风波化于无形。瘦男人嗤嗤笑说,他完全被猪油蒙了心,傻了吧唧,这一跪,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只怕这官没几日可做了。矮男人说,这人还是有点良心。胖男人与瘦男人马上异口同声地说道,能当办公室主任的人还有良心?早被狗吃了。矮男人是年轻人,很惭愧地笑。

    赵根的心闹哄哄。

    周落夜见赵根脸色不豫,小声说,“你爸不会下岗的。你妈也不会。你看,棉纺厂烟囱里的烟冒得好高啊。”那滚滚黑烟在天穹下,宛若是一条活过来的龙,翻滚腾跃,鳞甲箕开,须爪张扬,直欲择人而噬,形容颇是丑恶。赵根勉强地笑,没说什么,继续向前走。棉纺厂的污染其实很严重,在厂区附近见不到几株绿色的树。鸟也不从那十几亩的天空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