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仙官收魂

    001 仙官收魂 (第2/3页)

,那些披麻戴孝的张家家眷就按照辈分,悉悉索索地在门外跪了一地。

    房内的人对外面的事浑不在意,只是盯着棺内躺着的张老汉看,老汉年老有疾,面色暗沉,但好在两个时辰前刚咽气,所以面上还有几分生气。

    “尘归尘,土归土,哎。”

    随着青年一声叹息,也不见他如何动作,放在张老汉头顶棺木上的那盏铁灯却倏然亮了起来,那油盏上翘着的小灯芯竟毫无征兆地“蹭”冒出一团蓝色火光,在无风的屋内轻轻摇曳着。

    黑灯蓝火,诡异异常。若是离得近,还能感受到蓝色火焰传来的温度不是热烈,而是几分阴冷彻骨。

    这便是阴火,而灯正是专给生魂引路的引魂灯。

    生人报死,仙官引魂。

    死的人是张屠夫的父亲张老汉,来为其引魂的青年仙官叫王慎。

    也不知从何时起,百年,千年,甚至更加久远以前……人死之后,其魂魄再也找不到天地间通往幽冥地府的入口,只能在世间漫无目地游荡,或是忍受天地罡风的洗涤渐渐消散,或是成为山野妖兽的口食被吞入腹中,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伤人害命的凶煞恶鬼作恶世间。

    所以,这世上便有了收魂的仙官。

    既然阎王关了地府的大门,那在人间的活人只好另想办法。

    自南唐两百年前立国之初,朝廷便设立了春秋府,掌管天下一切阴事。

    春秋府下执阴司,执阴司下还有无数引魂亭,遍布南唐六道三十四州四百三十六县,以及各州县下零零散散近三万个乡。

    三和乡往东二十里外有一片茂盛的杨树林,杨树林旁便是一座引魂亭,这一座引魂亭一共负责着孟县辖区内,包括三和乡在内的五个乡,拢共有五百户左右百姓的收魂事宜。这五百户百姓家中只要有人去世,无论什么原因,什么时辰,都须由各地乡正立即上报引魂亭,请得亭中的点灯人来收魂。

    点灯人就是百姓口中尊称的仙官,其实在南唐,点灯人并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他们只领俸禄却无品秩。但点灯人引魂收魂,了却逝者身后事,保得万户享平安,虽不是官,却被世人尊称为仙官。

    王慎静静地站在张老汉棺木边,确切的说,他还称不上仙官,因为他并不是春秋府登记在册的点灯人,登记在二十里外那座引魂亭里的点灯人是王慎的师傅。只是自打四年前起,王慎的那位点灯人师傅就再也没有出过门,而这五个乡五百户百姓的一切身后事,都由这位小仙官王慎代为收善。

    等到棺木顶上的那盏铁灯灯火稳定下来后,王慎探出右手双指按在了棺中张老汉的眉心处,随着他两指一牵一引,便见一道阴气自张老汉灵台飘出,阴气一出,张老汉面上尽剩的些许生气就再也不见了。

    这道阴气自然就是张老汉的魂魄,而在这周围一群人之中,唯有王慎一人能看见这道阴气。阴气包含着张老汉还来不及消散的三魂七魄,自张老汉灵台飘出后,恋恋不舍地旋绕在主人肉身的上空不肯离去。

    王慎也不急,他双指已经收回,束手静立在旁。

    人自初生时起,体内便有了三魂七魄。三魂分天,地,人,其中天地两魂乃是这片天地留在人身上的烙印,也可以说是人与天地之间的潜在联系,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这方天地的气机便是因为天地两魂的存在。而人魂,乃是人的意识所在,人一生所有记忆,念头,喜怒哀乐等情绪都是与人魂息息相关。

    三魂主导着人的思维,而七魄则是链接三魂与肉身的桥梁,亦是灵台意识控制身体行动的枢纽。若七魄不全,人便有残疾。人一死,肉身便失去了生机,三魂七魄都没了依附,就会受到天地之力的牵引离开肉身,但刚去世不久的魂魄中依然保留着生前的意识,总会留恋在肉身旁边不肯离去。

    可失去了肉身依附的三魂无法在天地间存在太久,天地两魂会不断受到天地的呼唤与牵引,带着残存意识的人魂一起回归天地。等到三魂完全消散,人的魂魄就只剩下了七魄,七魄只是天地间一团纯净的阴气,不带有生前的丝毫痕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