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人事任免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十一章 人事任免 (第1/3页)

这个事情有了决断,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些人的位置由谁来接替。毕竟礼部、工部等比较重要的衙门,不能没有堂上官啊。所以施鳯来称颂完皇帝的圣明,马上就又请示皇帝,如今这些空缺下来的职务应该由什么人来接任。

    皇帝问他们有何人选,施鳯来、张瑞图倒是很想把自己的人推荐上来,但是朝会之前没有想过皇帝仅凭几个弹章就把几个人全部革职拿下,因此也就没有任何准备。

    朱大明看他犹豫,也乐得直接越过他,看着李国鐠和孙承宗问道:“李爱卿,孙爱卿,你们可有合适的人选?”李国鐠也是略显犹豫,没有当即发言。

    这时,孙承宗说:“原礼部侍郎徐光启,先帝在时屡称其贤,天启二年因为魏忠贤谗言而被罢,陛下若能起复此人,则朝中又多一位贤臣。请陛下明察。”

    徐光启是明末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这一点,朱大明当然知道。天启年间罢归后,徐光启并没有回到老家松江养老,而是在天津的几个地方自行推广新型农作物栽培种植的农业实验。

    历史上,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很快徐光启就官复原职了,不过直到崇祯三年的时候,朱由检才提拔他当上了礼部尚书,然后到了崇祯六年的时候就病逝了。前几日接见孙承宗的时候,朱大明也跟他说起过徐光启,如今孙承宗推荐徐光启,朱大明心中当然很高兴。

    对朱大明来说,徐光启就是他必须栽下的第二棵梧桐树,起复了徐光启,很快就会引来一大批懂西学的军事和科技人才,包括一批这个时期从欧洲来到中国的西洋传教士,比如汤若望等人。所以朱大明根本没有犹豫,当即就同意了孙承宗的推荐,并立刻命令在文华殿当值的内阁中书舍人们拟旨,送司礼监用印,在昭告天下的同时,遣人快马到天津传旨,召徐光启立刻进京。

    做完了这个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