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文萃三问惊父心

    第4章 文萃三问惊父心 (第3/3页)

文萃打破砂锅问到底。张文萃的父亲回答说:“传说,有的人巧取豪夺、杀生害命,于是就变成了动物,这世间就有了人畜混杂的局面。“

    听了父亲的讲述,张文萃不由得点了点头,然后又问:“我们为什么姓张啊?“张文萃的父亲说:“黄帝有一个孙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一次,他观看夜空,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经过研究,发明出了弓箭,从此便以弓长组合在一起为姓,就有了张姓。“

    张文萃还想开口再问。父亲连忙摆手示意,闭着眼睛对文萃说:“我头有点晕,不要再问了,快和我进屋休息一会儿。“说着拉起张文萃的小手就往屋里走。张文萃本想再问些问题,见此情景懂事的他只好作罢。

    看着自己儿子白净的小脸,张文萃的父亲心里琢磨:“好小子,问这么难的问题,都快答不上来了,再问下去可就要丢老脸了,多亏刚才反应快,假装头晕才算蒙骗过关。“

    这一夜,张文萃的父亲彻夜未眠,回想儿子提出问题时的神态,不由得暗下决心:一定要立个规矩,要求张氏子孙都要好好读书。从此,他把教育好儿子作为己任,梦想着将来有一天张文萃能当个大官光宗耀祖。

    随着奉系势力的不断扩大,黑龙江、吉林等省先后成为其实际掌控的地盘,张文萃的父亲也跟随部队东征西讨,父子俩聚少离多。张文萃的父亲枪法极好,骑着马在行进中,双手开枪均能击中目标。

    在一次剿匪中,张文萃的父亲结识了当地有名的刘大地主,两人定下儿女亲家,约定将年长两岁的女儿刘德荣许配给张文萃。剿完匪后,张文萃的父亲将定下娃娃亲的事儿交代给了家人。这一年,张文萃又有了妹妹张文玉。

    平时,张文萃的父亲每次归来,都喜欢给他带些书回来读。张文萃的母亲也识些字,就在家中教他识字。张文萃的父亲还给他买来四书五经等,希望他能多学习一下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强调在中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免费上师范就成了当时很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接受教育的惟一途径。在东北,私立和国立学校都得到繁荣发展,日本人、美国人及一些教会、慈善机构创办的学校也得到认可。在那个时代,住在奉天城里的孩子只要愿意,上学的机会还是有的。

    1923年,张文萃的父亲将已8岁的他送进私塾,学习文化知识,打算让他先掌握文化知识,再进入仕途。张文萃读的私塾属于“长学“,即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私塾先生来自关内,十分注重蒙养教育,对孩子的行为礼节,像着衣、行路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本文为(http://)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