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百亩田

    第四章 百亩田 (第2/3页)

样,第一次知道自己家有这么大一块田的时候差点没跳起来。

    百多亩啊!这要搁在前世简直发横财啊!征用的话一亩地可以换多少钱来着?政府一般都是竞拍土地,他能捞多少...咳咳,有点儿说漏嘴了......

    大唐初期,因为多年的战乱,加上前朝滥用民力,所以人口极度低下。

    据统计,贞观十二年全国上下大概只有一千多万人,能当做劳动力的壮年男丁还得打个六七折。当然,这是不包括奴婢,下人,部曲等等。即便算上他们,最多也不会超过两千万人。

    但相反的是田太多了!

    多到什么程度呢?大片田地变成荒地,无人耕种。

    因为人的劳动力有限,尤其是在这个工具简陋的时代,所以大片大片的田就这么荒废了。

    这是统治者非常不乐意看到的情况。

    良田变成荒地,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啊!资源浪费意味着什么?国力衰退!

    平常没什么事还好,要是遇到灾年或者战乱,拿什么填饱全国人民的肚子?

    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我有饭吃,我就老老实实种地,我要是没饭吃,饿急了就反了你了。

    为啥?因为跟着你混要饿死,还不如自己封自己为王,说不定还能打下这个天下,所谓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所以只能反了!

    如果有人造反,事情就闹大了。

    冷兵器时代,历朝历代农民造反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小则造成动乱,民不聊生,生产力,国力倒退数十年,大则造成天下分隔,严重危及到统治。

    作为一个统治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这种情况,何况是李世民这样优秀的统治者。

    所以为了应对这种尴尬的情况,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呢?

    均田制!

    读过高中课本的人对这个制度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影响,但是更多是有印象,可能并不是十分了解,陈飞就是这么个情况。

    不过昨天陈飞劳作之余和老爹套话,终于大致了解了什么叫做均田制。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满十八岁的男丁可以分到大约一百亩田,其中二十亩是永业田,意思就是这二十亩属于你的私人田,可以传给后代,但非特殊情况不允许买卖。

    剩下的八十亩叫做口分田,是官府分给你的,你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这么分配,有利于荒田的开垦。

    用李世民的语气来说就是:“田多,任性,种的完算我输。”......

    事实证明,在大唐初期,田还真的多到种不完。

    一个成年男丁一百亩田啊!

    你可能对一百亩田没什么概念,没关系,我们来换算一下。

    前世一个标准足球场大概占地十亩,一百亩田就是十个足球场,唐代的一亩地比前世要小一点,不过一百亩地也差不多相当八个足球场那么大。

    没错,这么大一块田都归你了,开心不?激动不?想到陈飞到18岁以后还能分一百亩田,他就想撞死在田埂上......

    田埂有点硬,要不还是买块豆腐撞死?

    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