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再立锦衣

    第十八章 再立锦衣 (第2/3页)

璋还是开口了“父子一场,你与朕说句实话吧”

    “父皇您说,儿臣知无不言”朱棣连忙应道,但头并没有抬起来。

    “你,怨不怨父皇将皇位传给允炆,而不传给你?”朱元璋的声音很低沉。

    “父皇,儿臣不想瞒您,儿臣之前确实有怨,但如今已经明白了父皇的用意。”朱棣抬起了头,他已经将表情调整好了。“大哥去了,儿臣的头上还有二哥秦王,三哥晋王,如果您将皇位给我,必将引发大乱。只有立大哥的儿子允炆为东宫,才是最好的选择。儿臣已经明白了。”

    “唉”朱元璋伸手摸了摸朱棣有些凌乱的头发“确实有这个原因在里面,你能明白最好不过。其实你之前欺侮允炆的时候朕就知道你心中有怨,有不满,更有恨。今天你能和朕说实话,很好,朕真的很开心。罢了罢了,希望你说的都是真心话吧。你去吧,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不过你记住,朕就算死了,也会留下后手的!”

    朱元璋从怀里掏出了一方贡纸,几下撕成了三四张碎片,扬手洒在了空中。迈开大步向着太和殿而去。他还要为自己的儿子善后呢,而且还有一件大事要做。

    一张碎片被微风吹拂到了正要起身的朱棣面前。碎片上的语句并不完整,只有几个字凑成了半句话“迁封江西南昌,即日就”

    朱棣不敢去拿那些地上的碎片,只是恭恭敬敬的朝着朱元璋的背影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站起身,一边哭着,一边向宫外走去。

    寅时一刻,太和殿上的早朝终于开始了,六部九卿、文武大臣各自排班站好之后齐齐叩倒在地,山呼万岁。君臣见礼完毕,朱元璋身边的太监首领老张大声唱和“百官有事早奏。”

    大殿上鸦雀无声,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双目微合。一众大臣低着头,也没人敢问早朝迟到的原因,他们看出朱元璋的心情似乎不好(腰带放在肚皮下边了)。慢慢的,大臣们把目光集中在了黄子澄和齐泰的身上。齐泰头低的很低,他能感受到那些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但他装作没有看到。

    咬了咬牙,黄子澄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东宫侍读黄子澄有事启奏。”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黄卿家有事但可奏来。”

    黄子澄稳稳地端着自己的芴板“陛下,三日前,韩国公及其弟李存义先后死于燕王府上,同时韩国公府上着起大火,满门四百余口无一生还,之前兵部左侍郎齐泰曾就此时参阂燕王,陛下当时说案情未名,三日后再议。如今三日之期已满,陛下是否给出答复。”

    朱元璋点点头“黄卿家所言甚是,顺天府尹何在?”

    “臣顺天府尹高甫明叩见陛下”大臣队列中闪出一人。

    “韩国公一案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