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回 初授绝艺

    第33回 初授绝艺 (第2/3页)

    但凡青凝侯村周边的农人,忙完了一天的农活,或是在农闲的季节时,都看过这自编、自导、自演的乡土戏“大闹小板桥”,也都对王义顺和“大刀张老爷”张源,有种近乎原始的崇拜。如今这些农人的子嗣,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戏中主人公了,还能从这主人公的身上学得个一招半式,谁又会轻易走呢?

    即便有千般不舍,即便有千般困难,大家都愿意再忍一忍。

    或者是,按照赵德辉后来的口头语说:“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习武的行话讲,如今,你们都是“白丁”,大家都什么武术也没有。但习武之人,不怕多能,就怕白丁。即便你只练好一招,只要这一招火候足够,依旧是能够赢人的能耐!

    王义顺背着手,来回的踱步。他思忖了片刻,终于开口说道:“从今天下午起,我正式开始给你们开蒙授拳。我要给你们传授的,是最基本的拳法,谭腿!这套拳看似简单,活学活用后,实际却变化无穷。真正高明的把式匠,都把这谭腿作为人生中熟练掌握的第一套技击术。”

    “王师傅,要不然您给我们先练一套瞧瞧?”赵德辉跑得路途短,他稍作休息,便调整好自己的呼吸,汲汲问道:“咱乡下的孩子,傻玩儿傻闹,在您回乡之前,从来没有谁真正学过功夫。即便有人教练,也大多是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腿的笨把式!”

    “嗯,想是如此,既然这样,我就给你们展示一下!”王义顺一边说,一边双足与肩同宽站好。他双膝微屈,使了个常见的马步后,收在肋下的左拳竟然迅疾向前冲去,拳风未至,拳却已经收回,几乎在同一时间,右腿又以鞭腿的架势,向侧前方抽去。

    也许是怕自己的动作太快,大家看不清晰,王义顺特意放慢了拳速,一边练一边说:“从南京到北京,谭腿出在教门中。我现在练的这一路谭腿,却是咱天津的!你们看清楚,我一边练,一边把招数一个个讲出来!”

    站在把式场子上的孩子们,真真切切的被惊呆了。大家都没想到,这个已经花甲之年的老人,演起武来,身法竟然如此灵变,这样迅如猿猴、动如脱兔的现场演武,竟然让孩子们个个目瞪口呆。

    “你们看清楚!”王义顺一边可以的减慢自己的动作,一边说道,“这是口传心授的拳法口诀,一路弓步冲拳一条鞭,二路左右十字蹦脚尖,三路翻身盖打劈砸式,四路撑扎穿撩把腿弹,五路护头架打掏心拳,六路扑步双展使连环,七路单展贯耳脚来踢,八路蒙头护裆踹两边,九路腰间碰锁分两掌,十路空中箭弹飞天边,十一路勾挂连环机巧妙,十二路披身伏虎反华山……”

    十二路谭腿使完,王义顺跳出把式场子外,做了一个收势,这境界,真可谓是举重若轻、信手拈来,面不更色、气不庸出。

    王义顺面前这十个孩子,撒欢儿似的叫起好来。

    王义顺做了个手势,让大家稍安勿躁。

    “你们知道我使的这路谭腿是哪里的么?”王义顺问道。

    理所当然的,孩子们纷纷摇头。他们得到的些许信息,无非是这套谭腿来自天津。

    “我用的这路谭腿,就是咱天津卫的老爷们儿创立的!”王义顺说道,“在咱这青凝侯村的东北方向十里,正是卫南洼的核心地带,那里遍布湖泊沼泽盐淖,难生庄稼,但却世居着个国术高手。他名叫霍恩第,是燕青拳掌门人,迷踪拳第六代传人。平日里务农之余,他也保镖走镖,我们俩早年间曾经有过几面之缘,因为互感相见恨晚,话又投机,互相交流切磋中,就互换了压箱底儿最得意的能耐。”

    王义顺一边说,一边从把式场的兵器架子上,拿起一把竹片削制的道具刀。

    “我给他演示的,是我最得意、恃之立足江湖的‘万胜刀法’,我原以为他要给我演示燕青拳或迷踪拳,谁知他却说,要给我演示最基础的谭腿。”王义顺一时技痒,举着竹刀也耍了个刀花,继续说道,“我只道这谭腿是启蒙所用所学,谁知道看了他演示的这一路谭腿,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掰开揉碎的,把这套拳法、腿法教给你们,有了它作为基础,你们的能耐会日渐进境。”

    王义顺越说越兴奋。

    “师傅,您给我们说说呗,这套拳法、腿法,我们大概要学多长时间才能学会啊?”

    王义顺循声望去,发现提问的,竟然又是赵德辉。

    “嘿嘿,正是给你们打基础的关键时刻,你们可丝毫马虎不得,你们要是想熟练掌握这霍氏谭腿,少说要半年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