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回 自在观人
第176回 自在观人 (第2/3页)
站附近的茶摊上,正假装喝茶的他,心里兀自想着,“你们既然胆敢把‘温凉玉’的行踪如此暴露在外,那边别怪小爷我对不起你们!这‘温凉玉’对我而言,不过是几日的茶资、酒资和逛窑子的本钱,但对你们而言,却干系到你们的性命。不是小爷我无情,而是你们实在太大意了!”
这采花贼,看定了一个锦盒,确定锦盒中必定装着“温凉玉”——正是与那兵长抱定的锦盒。
接下来的一幕,便更显惊奇了。
这一路护送“温凉玉”的兵丁,不过实在驿站的餐厅里,草草吃了些酒,草草用了些饭,再回到各自的客房安歇。守着锦盒的兵丁、甚至包括那兵长,掂了掂那锦盒,也并未发现其中的端倪。
各自安睡直至第二日清晨。
当那兵长在用过早餐,把守着锦盒的兵丁叫到自己身前,勒令各位打开锦盒核对宝物的时候,这才惊恐的发现,其他人的锦盒,一如他计划的一样空无一物,他的锦盒,原本应该装着那“温凉玉”的,此刻却被调包,换成了个硕大的冬瓜。
算起来,同体积的玉石,重量远远超过了同体积的黄金和白银,这也是它的价值远远超过贵重金属的原因。这也是那兵长本来自信满满的原因。——他原本以为,只要自己寸步不离、看护到位,这“温凉玉”是无论如何不会丢失的,更不用说被人调包了。
可这阵子,情况却远超乎他的想象。
他压根不会想到,有经验的江湖人早就发现了他恃之自信的缘由,也找到了破解之法。
只有刚刚从蔓上摘下,满是水分的冬瓜,才有与玉石相仿的重量。那贼人也正是用此办法,轻而易举的调包,换走了他锦盒中的“温凉玉”。
待那兵长发觉之时,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手中锦盒的“温凉玉”,是从何时开始被贼人盯上,更无从知道,这“温凉玉”,究竟是何时开始被人调包成硕大的冬瓜的。
往小里说,玉乃国之重器;往大中说,这玉乃国之至宝。尤其是这“温凉玉”,是张之洞大人献给皇上当成国宝的,现下丢失了,兵长当然不会把责任背在自己身上。
毕竟,这罪过一旦坐实了,不但自己的性命难保,更会牵连张之洞大人,甚至会被京城的达官贵人们迁怒,罪及自己。而一旦罪名坐实了,自己是要被株连九族的。
出于这样的打算,出于自己心中的“小九九”,那兵长断然不敢隐匿“温凉玉”已经失窃的事实。他不仅即刻报官,而且周知自己已途经的各个府县,只为告诉大家:这“温凉玉”丢了,但究竟丢在哪个县里,自己却并不清楚。
待价而沽的思路,不仅弱化了他自己身上的责任,更为他带来了“真金白银”。毕竟,有人趁护送的兵马休息时,把这宝玉调包,这纯属属地安保的官兵责任。如若这“温凉玉”失窃的消息传至京城,所途经各个府衙的官老爷,各自都妥不了干系。
这消息发出后不出三天,事情的进展便开始如这兵长所料。
他开始有些窃喜:有的府衙与其交往不深,东拼西凑托人送来了几千两银子;有的府衙与其交往甚笃,甚至托人送来了上万两银子。
权且不必说这“温凉玉”有可能找得回来,即便找不回来,在县太爷断案之前,他只要周身上下拍一拍土,扭头便走,那这“温凉玉”失窃的奇案,便会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再无任何线索,更没有人能查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