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根筋

    正文 第六百四十七章 一根筋 (第2/3页)

怜的弃儿,除了借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挖掘对故人的悼念之外,还能做出什么惊天泣地的事业,以感化冰冷的人心?

    如果说,谷子地拼命保存那四十七具尸体的完整,是在形式上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那么,他放弃安平的生活,而毅然选择在寻找中追思不朽的记忆,则充实了这份尊重的内容。

    残酷的现实与雄壮的理想,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在逼退了观众脆弱的终极心理防线的同时,也雕塑出了一座中国电影的丰碑,一个涌现着深沉的人文关怀,歌颂生命的神话。

    上辈子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宋铮曾经想过,要事当时谷子地也在战场上被炸死了的话,是不是就真的一了百了了,谷子地本来就是无父无母无名无姓,如果死了,他也只是那些无数无名烈士中的一个,那么他那四十七个弟兄的事迹,也就会永远被掩埋在废弃的矿井之下。

    幸而谷子地活了下来,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因为活着,他就必须去证明一件事,正如原版电影的宣传词一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那么什么是永垂不朽,指的就是躯体死亡,然而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也就是说,永垂不朽的是精神和事迹,而不是牺牲的个人。

    而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却在于说明每一个“牺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

    这是个浪漫主义的说法,一个人永垂不朽的方式无非是名留史册、永垂青史,故事的主线就是一个立了功的英雄连长不断的遭受委屈和误解,并想方设法为死去的战士“正名”的过程。

    可以想象,最终能够得到证明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烈士还是没有名字,无边的墓地,墓碑林立,同样高度的木桩,用同样的字体印着“无名烈士”,他们无法彼此互相区分出来,然而,他们终究不是克隆出来的。

    就像电影里,眼睛已经被炸得半瞎的谷子地趴在墓碑上,想找到自己的兵的名字,却只能是徒劳,最后化作一生悲叹。

    战争打胜了,死去的战士那么多,他们就像“河里的一滴水,谁知道他是从哪个泉眼里面冒出来的”。

    这个话说得很残忍,谁知道,还是谁在乎,但是如果从一个高度崇尚集体价值,个人价值被基本忽略的时代说出来,就不显得奇怪。

    所以,谷子地的坚持,他的执着,他的一根筋,也就更显的难能可贵。

    宋铮曾想过这个角色,他要自己来演,但是认真考虑过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首先,这么一部大制作,一部注定要被载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史册的作品,他做了导演的话,再去表演,会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宋铮尽管不想承认,但是尝试了几次之后,他又不得不承认,这个角色,他演不出来。

    宋铮能演四道风那样的江湖草莽硬汉,却演不出谷子地那种,从骨头硬到了每一个眼神的铁人。

    “老张!你觉得这个一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