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青黄不接
第44章 青黄不接 (第2/3页)
吃。
煎饼好保存,抗饥饿,携带容易,也合乎本地人口味。在本地,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三条腿的煎饼鏊子家家都不能缺。
烙煎饼,对本地人来说,绝对是当地女人最重要的“女工”,重要到本地人家说媳妇,先要打听一下姑娘会不会烙煎饼,针线和饭食作为主妇的必备技艺,煎饼是头一条重要,只要听到说:那姑娘一手煎饼烙得纸一样薄。基本就能肯定那是个心灵手巧、勤快能干的姑娘,娶回家当媳妇绝对不会差。
不论什么粮食,加水,地瓜干用水泡好后要用刀斩碎,用石磨磨成糊子,都可以在鏊子上烙成厚纸一样的煎饼,烙一次可以吃好几天。净麦煎饼好吃,可是改革开放前农民是吃不起的,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一回。平常吃的都是杂粮煎饼,地瓜干为主,兑上点玉米,高粱,搁上几粒豆,就是好煎饼,兑麦的当然更好。
烙煎饼不像捏窝窝头、擀面条,看看学学就会了,烙煎饼做法与山东煎饼大体一致。看着简单,做起来也不容易,一勺玉米、地瓜磨成的糊糊,要在直径八十公分以上的大铁鏊子上,凭着一根最简单的竹片打磨光滑的五六十厘米长三四厘米宽的竹劈,均匀地推开,烙成一张厚薄均匀、形状溜圆的大煎饼,同时还要掌控好火候,鏊子三条腿儿,长短不过十公分,鏊子就放在地上,鏊子底下那么窄窄的空间,烧火要均匀,不能大,不能小,也不能烧偏了,火稍微大一些,煎饼糊了,火太小,煎饼烙就不熟。
华珺瑶好久不烙煎饼了,手有些生,三张后不论是大小均匀还是火候都飞跃性的提高了。熟能生巧到最后,烙好的煎饼绝对让人挑不出错来。
又烧了一锅玉米粥,从厨房的坛坛罐罐里,捞出黑咸菜,豆瓣酱,从空间中薅些大葱出来,洗干净了,切段放在馒头筐里。
来了这么多天,吃饭愣是没炒过一盘菜。
虽说她娘腌制咸菜是一把巧手,可也架不住天天吃,吃腻了。
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她空间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