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唐廷的决策
第五章 唐廷的决策 (第2/3页)
身体也不是太好,否则朕还会让她在阁老身边多住几天。”提到崔宁,张焕心中便涌起一阵强烈的歉意,三年前儿子早夭对崔宁造成极深的伤害。她也险些忧病而亡,而自己国事繁重。根本就没有精力去照顾她、安慰她,多亏平平日夜在她身边照顾,才将她从死神手中抢回,一直到去年又生了一个女儿,她才慢慢从失子地悲痛中走出。
但这种内疚感只在一瞬间便消失了。现在是国事时间,他知道崔圆所来必有大事。极可能是涉及到大唐地西域战略,他很想听一听这位四朝元老的意见。
崔圆也不多寒暄,他取出奏折递给了张焕,“陛下,这是陛下给臣看的折子,臣已经将意见附在后面,请陛下过目。”
张焕接过折子便坐在翻阅起来,崔圆对回纥求亲的意见和朝廷是一致地,而且他提到增兵北庭也和韩及元载的建议一致。
张焕看完,轻轻将奏折合上。道:“阁老地意见朕会仔细考虑。裴相国也提出在放宽粮食贸易的同时要严禁铁、兵器、盐等战略物资流向回纥,和阁老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
崔圆的建议最终坚定张焕的决心。不能对回纥过分示好,一味示好非但不会让它感到大唐地仁慈,反而会让它感到大唐软弱可欺,必须软硬兼施,在借给它粮食以及同意联姻的同时,也要用武力警告它,至少嫁去地大唐公主不会受到委屈。
崔圆见张焕同意自己的见解,他又笑道:“臣今天来是有另外一件大事,可以说是对付回纥的杀手锏。”
“哦!”张焕一下子坐起,眼中露出强烈的兴趣,葛逻禄人做大食的走狗并不可怕,大不了再关门痛打一顿,但回纥人就不同了,若他们成为大食的同盟,他们强大的实力将成为大唐西进战略极大的障碍,可如果能找到对付回纥的杀手锏,就等于将一匹野马套上笼头。
“阁老请直言。”
“陛下,臣的长孙曜从西域返回地途中,在咸阳县无意中救了一对被回纥人追杀地兄妹,他们竟然是黠戛斯王的长子和女儿,奉命出使大唐
聪明人不须多说,崔圆只在关键地方一点,张焕便明白了一切,他快步走到地图旁,一眼便看见了黠戛斯人控制地地方,在夷播海的北面、回纥国的西北角,而葛逻禄人则在回纥国的西南,本来黠戛斯人和葛逻禄人也是山水相连,但三年前葛逻禄人的一次南迁,回纥人的势力抵达了夷播海,便将黠戛斯人和葛逻禄人分割开了。
黠戛斯人他喃喃地念了两遍,他知道这是一个极为顽强的民族,反抗回纥人近百年,张焕慢慢地点了点头,崔圆说得对,如果运用得当,这确实是对付回纥人的一把杀手锏。
“他们兄妹现在在哪里?”张焕回身微微一笑道:“不会就在宫外等着朕召见吧!”
崔圆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陛下果然是明白人,不错,他们兄妹二人现就在宫外等候陛下的召见。”
说到这,崔圆忽然迟疑一下,又吞吞吐吐道:“老臣的长孙也陪同他们在一起。”
张焕默默地望着这个老臣,想必他也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便开始安排后事,他唯一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长孙,可他又担心孙子考不中进士,在门荫制已经取消的情况下,他只能利用自己的一点点余热为孙子找一条出路了。
张焕明白他的一片苦心,便点了点头道:“崔曜是元妃之侄,也就是朕的侄子,就宣他一起觐见吧!”
片刻,石慕华兄妹和崔曜一起被羽林军引到了麟德殿,在进张焕的御书房前,羽林军对他们依次进行了最严格的搜身监察,连嘴都要张开检查是否含有暗器,崔曜见羽林军搜查得非常仔细,便回头对古黛道:“你就不用进去了。就留在这里。知道吗?”
古黛顺从地点了点头,在一名宫女的陪同下留在了殿外,石慕华和崔曜一起被领到御书房门前,一名士兵进去报告。这时,石慕华的心中砰砰直跳。他低声对崔曜道:“崔公子,皇帝陛下是否会恼我们从来不朝贡?”
“你放心吧!”崔曜轻声安慰他道:“我们皇帝陛下是务实之人,他不会太看重那些虚礼,关键是你们要有诚意。”
石慕华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克制住内心的紧张。等候着大唐皇帝的召见,很快。一名小宦官跑出来道:“陛下宣你们进去!”
两人快步走进了御书房,石慕华一眼便看见崔圆坐在旁边,而房间地正中坐着一个三十余岁地男子,目光十分锐利,他不敢多看,连忙上前一步跪下道:“偏邦臣民石慕华叩见大唐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万万岁!”
崔曜没有爵位,他也跟着跪下,“草民崔曜叩见皇帝陛下!”
张焕见这个石慕华满头红发,眼珠湛蓝。脸上涂黑。虽然他们也是突厥人一支,但和平常所见突厥人完全不同。更不用说他们自称是汉将李陵的后代了。
张焕摆了摆手命他们起来,他先看了看崔曜,转头对崔圆笑道:“朕还记得当年那个小神童的模样,几年不见竟长得这么大了,三年前还差点考中进士,长江后浪推前浪,崔家后继有人啊!”
“陛下过奖了。”崔圆躬身致谢,他又对石慕华道:“你还不把当年我玄宗皇帝赐给你祖父的叶护金牌拿出来?”
一名宦官端着一只金盘走过来,金盘放着一面系着锦带地金牌,旁边还有一只黄金打造的金盒,上面镶满各种名贵珠宝,石慕华连忙躬身道:“陛下,这就是臣祖父留下地叶护金牌,而旁边的金盒里是一名黠戛斯猎人从极北之地的万年冰层中得到金刚石,一直是黠戛斯王室的至宝,臣的父亲献给皇帝陛下。”
宦官走上前跪下,将金盘高高托起,张焕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