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4章 织补

    第2334章 织补 (第2/3页)

载,这些文字将经纬线遮住了,要重新恢复帛书的原貌,其中的棘手问题可以说有一箩筐。

    也得亏是张秀春拿到了那本马王堆帛书,才能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张秀春的出身。

    这位老太太,曾经是名门闺秀,据说是湘绣织物大派出身,从小就浸润在湘绣技法之中,传承了家族的湘绣本领,在女红上面有着精湛的技术。

    后来这位老太太又得到了新派的教育,甚至留洋米国,称为了当时的新派女学生。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经历,这位老太太才会进入到考古这一行,也别树一帜地将她的湘绣技能与纺织品修复结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了一个独立的织补手法。

    这个手法一般人可能没听说过,但是周世涛这些老头们,却是对此有非常深的了解。

    周世涛甚至亲眼见识过张秀春利用这门技术修补过一件破损非常严重的苏轼的绢本画作《竹石图》。

    那张《竹石图》原本霉斑恒生破烂不堪,但是在张秀春拿到画卷进行过织补处理之后,最后修补出来的画卷,卷面整洁线条清晰,宛如新作,堪称神技!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一次考古遇到这样的棘手难题的时候,周世涛第一个就想到了张秀春。

    罗浮山的这个古墓里面那几箱云锦,其价值虽然比不上马王堆帛书,却也不遑多让了,而且它的损毁程度,只怕也不比马王堆帛书好到哪里去。

    本身蚕丝这种生物蛋白时间一长就会变得脆弱,再加上葛洪的这个墓葬室,又是建在溶洞里的。

    溶洞常年潮湿,空气里面含水分又极为高,这些云锦受到水汽的侵蚀,自然是虫洞、霉斑接连成片。

    更何况这些东西又不像青铜器和金银珠宝,躲不开老鼠的啃咬。

    时间的侵蚀和外力的作用下,可想而知这些云锦的状况有多糟糕。

    在进了随葬墓室后,张秀春一看到那些箱子,脸上表情就变得精神起来,原本有些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