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日军最后的攻势

    第二百七十一章 日军最后的攻势 (第2/3页)

不是说北洋淮系诸军战斗力比日本高多少,其根本原因在于后勤压力太大了。

    与攻击辽阳的第二军不同。为了敲开旅顺要塞这个难砸的核桃,日军专门从国内调拨了大量的120、107重炮以及部分重型攻城炮。这些东西本身自重颇大,而弹药补给更是困难,为了能将旅顺要塞攻下,日本除了将整个武库都搜了个干干净净以外,甚至还把国内几乎所有能找到的马匹都调了过去。以至于随同第一军行动的征夫根本就不够用,甚至将大量的部队调过去用来帮助后勤运输!

    冗长的交通线,大量手无寸铁的征夫,缓慢而沉重的运输车辆。脆弱的补给线显然成了北洋有骑兵们打击的最好目标,说道这支部队的组建过程,还是相当有趣的。李鸿章在进京前,徐杰曾经强调组织一支高机动性部队的重要性。而北京与朝廷博弈的过程中,李鸿章最终还是从吝啬的清王朝手中要来一批战马。而战马有了。骑手却并不充足。无论是湘军还是淮军,都没有大量的骑兵编制。想让一群仅仅是能骑马的人去当骑兵冲锋陷阵明显不可能。而蒙古马在冲击力和爆发性上也不占优。仅仅是适应性强耐力比较好。

    “要不干脆组建成骑步兵的了。”也不知道谁提了这么一句话,结果让陆军的大佬们眼前一亮。自己手中有机枪和迫击炮,那为何还非要靠的那么近去拿马刀拼杀啊。就将战马作为一种代步运输工具好了。于是这支机动时骑马,战斗时下马的部队在辽阔的东北对日本第一军脆弱的补给线展开了堪称凶残的打击,贯彻着某人提出来“敌人全部杀死,不要俘虏。”“能抢得全部抢走,不能抢的全部烧掉。”这两条原则。供应日本前线作战的运输大动脉被处处放血!

    但即使这样,面的北洋的正面阻击,侧面迂回以及后面偷袭的多重打击下,日本依靠着数量优势,最终还是爬到了金州城外,只要能把金州打下来,那么日军距离自己最后的目标,威海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在这一刻,几乎所有日军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山县有朋等人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什么,所谓胜利的曙光仅仅是一种幻象而已!因为他们知道,在金州的背后有什么在等着他们。

    在金州和旅顺,有近7万休整已久的北洋诸路大军和坚固的要塞以及威力巨大的火炮。他们随时都可以通过海路获得从天津以及南方运送过来的补给和援兵。坚固的水泥要塞和完备的堑壕体系构成了那时代堪称完美的地面防御体系,而在这些掩体和工事中,还潜藏着着许多大口径远程火炮,日军引以为傲的火炮在射程上根本就不占有优势,而仓促修筑的野战火炮掩体也不足以挡住重炮的攻击!没有重炮优势,难道还要拿人去填?!

    而比起战场形势,更让人绝望的是日本在大局上已经残破不堪了,联合舰队战败后,日本本土的所有大型港口几乎都受到了北洋不同程度的打击和封锁,作为一个岛国,粮食和原理都需要从国外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