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人

    第二章 家人 (第2/3页)

梅傻愣愣地不言语,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伸出手在江又梅的大腿上掐了一把,“你说你个死丫头,原来多伶俐的姑娘,多少后生小子想娶你,你可好,非得嫁给那个脑袋都坏掉了的流浪汉,皮囊好看有屁用,连自己的名子都不知道。傻就傻点吧,命还那么短,成亲不到一年就死了,留下你们孤儿**的,看看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呀。”说着又掐了江又梅几把。

    江又梅疼得眼泪都出来了也不敢乱叫乱跑,因为她巴不得李氏多掐几下泄愤,多骂几句,她就能多知道些这个家的情况。

    李氏看到女儿连痛都不知道叫,更是气得心慌,像倒豆子一样把心里的愤怒和郁气一下子倒了出来。

    从李氏絮絮叨叨中,再加上昨晚小包子说的一些话,江又梅知道了原主的一些情况。

    江又梅出生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爷爷因为是西河村唯一的童生,所以村民都尊称他为江大爷,奶奶卫氏,生有三子一女。江大爷在十六岁时中了童生,后来却再也没有进益,但对儿孙们的教育和所抱的希望却始终如一,从他给儿孙们起的名子就可见一斑。

    大儿叫江大学,二儿叫江大富,大女儿叫江大梧(因为是女儿不好叫江大五),三儿叫江大车。

    只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三个儿子连个童生都没考上,大儿、二儿读了几年私熟后就不想读了,江大爷打折了几根竹棍都没能把他们的心思再拉回到书本上,只好由着他们回乡务农当个庄稼汉。三儿读了十几年的书,连教私熟的先生都说别浪费束脩了,他没那个天份。于是三儿也回来了,好在多读了几年书,被镇上的一家酒楼掌柜看中去做了帐房,又做了掌柜的女婿,媳妇、孩子都跟他住在清水镇。

    大房的大孙子江又书资质平平,读了十几年书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在两年前二十岁时无心再读选择回家。江又书虽然读书不行,但人活络,也没有读书人的清高。回乡后在村里开了个杂货铺,平时也帮人写写家书,逢年过节写个对联什么的,收入比纯种田还高一些。

    二房的二孙子江又山,也是江又梅的双胞胎哥哥,身体羸弱,却天赋异禀,敏而好学,15岁中童生,18岁时中秀才。江大爷当时激动得痛哭流弟,焚香祷告列祖列宗,江家以后就要出个官老爷了,自己死后也有脸去见他们了,云云。

    这是西河村有史以来出的第一个秀才,整个西河村人都欢天喜地,奔走相告,简直比过年还热闹,被东河村压制了这么多年终于扬眉吐气了。

    十几年前东河村出了个秀才,后来中举到邻县做了九品主薄,直至如今做到县令。东河村的村民自此后就认为东河村的风水要比西河村好得多,不好能出文曲星吗?连东河村的后生都比西河村的后生好找媳妇。

    哪成想西河村的江又山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还是禀生,连县老爷都夸此子前途不可限量。那肯定就能中举了,说不定还能中进士,能进京去见皇上,那得是多大的荣耀啊!

    本来江大爷准备自家掏银子摆流水宴的,但里正却抢了这个差,“这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