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苏贸易

    第3章 中苏贸易 (第2/3页)

们的需求。”

    “在小叔去广州的时候我用铁路大集体的名义给绥芬河车站打过电话,他们说口岸过关的基本都是衣服,鞋子等日常用品。”

    梁远指了指地上的建筑图纸说道:“然后我就有了这个想法。”

    梁海平和张怡看完梁远所说的报纸,对视了一眼却都没有说话。默默的把报纸收拾起来。

    梁远有好奇的问道:“小叔,小婶你们就不问问?”

    “问什么?参考消息还能有假。”梁海平抬手指了指天空继续说道:“那可是大领导看的报纸,这都是外国的事情小叔可不明白,别看小叔初中毕业,小远念的书可比小叔厉害多了,大领导的东西小远都能明白,你怎么说小叔就怎么办”

    梁远忽略当时《参考消息》在普通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共和国的创建者,和286都曾给《参考消息》提过字,共和国的首位总理甚至还亲自为其审定稿件,在70年代全**动时期,能拥有一份《参考消息》几乎成了身份的象征,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当时的《参考消息》可比后世的《新华内参》牛气多了。

    在五千万和神秘而又权威《参考消息》的震慑下,梁海平本能的选择了相信梁远。

    到是张怡爽快笑着说道:“小婶还没你小叔聪明呢,反正谁给我十万块我就信谁。”

    梁远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心说小叔和小婶终于搞定了,目前不会自己当孩子看了,对于梁远来说报纸只是为了说服梁海平的,有着前世记忆的梁远清楚的知道,绥芬河口岸对苏贸易的年交易额,从1987年3500万瑞士法郎开始每年翻一番,直到92年达到顶峰。六年累计交易额达到了13亿瑞士法郎。在梁远看来眼下在没有比吃这块肥肉更加轻松的赚钱方法了。

    在苏联解体之前中苏双方贸易更多的是以货易货,当时国内还很弱小的私人企业根本没有资本在绥芬河口岸兴风作浪,对苏贸易基本都控制在国企手中,而当时的中国货在苏联远东地区大受欢迎,有多少都能卖出去。因此梁远准备在国内的私企壮大介入之前,在绥芬河这块肥肉上狠狠的咬一口。

    梁远对着梁海平说道:“这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