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技术来源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7章 技术来源 (第1/3页)

梁海平想了想对着梁远说道:“听你这么说好像是挺好的,可问题是我们去哪里弄双层车体的技术啊,长春客车厂的规模比段里的厂子大那么多,都花六千万才能引进技术,我们得花多少?”

    梁远想了一会,挠了挠脑袋说道:“小叔,目前到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的铁路分部,一个是民主德国的统一机车车辆制造联合体。意大利那个暂时作为备选,第一目标就是民主德国的车辆制造联合体。”

    “小远,我们怎么联系民主德国的厂子啊”

    “今年八月份,民主德国有个莱比锡国际博览会,省里会寻找一些企业组团参加,到时候小叔以铁路企业的名义跟着去就好了。”

    梁海平重复了一遍,显然对梁远所说的这两个国家有些陌生,对于8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一提到引进技术往往都是英,美,法,西德,日本。

    作为穿越人士,梁远清醒的认识到以段里那个车辆厂的水平,若是想尽快消化引进的技术,还是选择和自己差距不大的才好,否则就好像前世中国的国产高铁一样,最终的国产化率顶天达到85%。梁远穿前无耻到极点的铁道部一边喊着高铁已经全部自主,一边报道说用于高铁大功率驱动电机控制的国内首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即将奠基,简直就是智商无下限。

    前世梁远认识的一位北车高工吐槽说,整个列车控制系统的核心国外根本看都不让你看,铁道部曾经和日本川崎重工磋商,试图得到部分控制系统的源代码,结果被打肿了脸灰溜溜的再也不提了。

    中国高铁的情况就好像一个建筑队接手了一幢打完基础的大楼,盖完地表部分之后,建筑队中的很多人就认为这幢大楼是自己盖的,周围不明真相的群众也跟着欢呼雀跃。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没有国外的配件支持,中国高铁全部都得在家趴窝。

    在梁远看来,眼下民主德国DBme型标准双层客车作为段内维修厂的技术奠基是在合适不过的。

    民主德国自60年代起,累计生产了30多万辆各种铁路车体,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前,占全世界客货车车底出口量的75%。目前在中国广九铁路用来运送港澳同胞,归国华侨的高级客运车底就是从民主德国引进的24型车底,梁远前世一直到2005年24型车底还作为高档车底营运在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新东方快车”线路上。

    DBme型标准双层客车就是1985年民主德国在24型车底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双层客车车体。更重要的是DBme型标准双层客车转向架的构造速度达到了160公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