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地铁战略

    第六十九章 地铁战略 (第2/3页)

名字叫做地铁经济。地铁的通达性会改变空间的重塑,人流物流的集聚就业,土地开发地价上升,形成新的城市分中心。2006年,每公里地铁投资额在3.5—4亿元之间,短短一条地铁线就要耗费市政府未来好几年的全部财政收入,因此建地铁资金压力非常大,急需社会资本进入。

    沪东市地铁建设在全国走在前列,有一支非常成熟的地铁建设营运队伍,秦然打算和沪东地铁公司合作,以“地铁+物业\社区\小镇”的开发模式,扩展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在这个方案中,沪东地铁公司实现了施工运营输出,有了固定工程干,而江南集团投入资金获得地铁沿线地段的优先开发权,尤其可以配合地方政府打造大型城镇社区。

    江南集团和沪东地铁公司部分出资帮忙兴建地铁,地方政府方面可以减少出资额度,用土地来补偿江南集团,大家各取所需。以此,达到三赢局面,地方政府获得了地铁,地铁公司得到了工程,江南集团获得了土地。

    看似简单,但其中牵涉的问题可不少,毕竟地铁投资耗费巨大,三方合作没有先例可循,需要一步步摸索。但从战略来讲,这对江南集团未来大有好处。

    有了这个念头,秦然动身前往去拜访李治国,当然还带上了叶凌菡和秦叶子一起,公事私事一块处理。秦然现在并不需要李治国多加关照,因为江南集团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巨头,一向以来都是公事公办。

    在秦然位于沪东的别墅中,李治国见到了久违的小外孙女秦叶子。沪东作为最大城市,秦然经常来此出差,从而在这里也搞了一个落脚点。带着老婆孩子去办公室不好谈,于是就让李治国下班后轻车前来。

    “叫外公。”

    叶凌菡抱着秦叶子让她喊,结果小朋友扭着头就是不喊,一个劲要找爸爸抱。

    “跟你小时候一样,就是不理我。”

    李治国笑着对叶凌菡说道。

    一家人吃饭时,秦然提出了他的地铁战略方案,打算和沪东地铁公司合作,一起向国内扩张。

    李治国听了秦然的提议,觉得也不错,沪东市现在正大修地铁,他知道政府财政需要投入进去多少。如果像江南集团这样的大企业进来分担,那政府的投入压力就会小很多。尤其沪东地铁现在吸收了德国先进技术,自主研发有了成果,偏安沪东一市长久不是办法,早就有对外扩张的冲动。只不多因为地铁投资巨大,之前许多地方政府无力承担这一笔财政支出。现在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有了一些钱,足够应付这样的民生大工程。

    对江南集团来说,其实风险最大,因为投入的真金白银,赌的是城市的明天。至于地方政府和地铁建设公司,风险倒小了许多。

    在迪士尼乐园项目中,沪东市政府和江南集团间合作还挺愉快,江南集团充当了沪东市政府和迪士尼公司中间的润滑剂,化解了多次分歧把三方一直牢牢锁定在一起。

    沪东地铁公司属于沪东国资委旗下的国有企业,独立运营情况一直属于亏损姿态,就因为地铁投资耗费巨大,单依靠票务无法回报。在香港,票务收入只占地铁的15%,其他都是通过经营地铁上的物业来收回成本。

    如何能和江南集团合作,探索出来一条国企改革新路,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李治国考虑了一下,觉得可以为江南集团牵线搭桥,具体谈得如何就看两家的诚意有多少。

    江南集团和沪东地铁公司正式就双方合作进行了初步接触,当听了秦然的合作设想后,沪东地铁公司方面也大为心动。沪东市地铁虽然正如火如荼建设中,但地下空间有限总归是要建完,将来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要对外扩张。

    这时,还有一个好消息传来,江州市政府正式决定兴建地铁,他们正向沪东市地铁公司发出邀请,毕竟在长三角沪东地铁可是老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