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祸端渐显

    第二十三章 祸端渐显 (第2/3页)

本就是个嘴上不大把门的,三言两语后就寻了存在家里的户籍底子给那王氏查了。

    再说王氏回到家中,因那王媒婆因是个做红事的人,仅听了那生辰后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上划拉了两下,面上已带了三分喜色。

    “这卢氏却是个火旺之人那。”王媒婆喜道。

    这边王氏听了却说不上心里是个什么滋味,要说她和卢氏结怨也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那卢氏对自己女儿又多有照顾,但眼瞅着卢家现在村中的日子越来越好,甚至比他们这些原住的居民还红火几分,她眼红之余怎会轻易放下心中积怨。

    王媒婆测出卢氏八字,惊喜之余心中也松了口气,似乎预见那大笔赏银进了自己口袋,可抬眼再看自己侄女的仍是犹豫不决的神色,却是微微攒眉,这门亲因两地间隔,事成前还必须要在这边有个自己人照应不可。于是她思量了一番,对着尚带的犹豫王氏道:

    “桂香,你还怕那卢二娘吃了亏么,唉,我刚才只想着应些你的心思,却是说的有些说的大了,其实她嫁过去也不是什么坏事,耳闻她也是个有心眼的,但凡不是太蠢,又真替张老爷留了后,怎地会没有好日子过,那可是一镇之长的夫人那。”

    王姑妈说完看了看王氏已经变得松动的神色,眼珠子一转又道:“怎地,我记得那卢二娘不是还曾打过你一顿么,你倒是不记仇,还替人家打算。”

    王氏听完她的话后脸色一白,想起自从几年前和卢氏闹了一场之后村里人总是在背后说她闲话的事情,又揣摩了一阵她姑妈前后的话语,狠狠心告诉自己:事真成了那也是给卢二娘做了好事,改嫁给镇长做正房夫人,不比当个寡妇强么。

    王姑妈见王氏终于点头答应,顿时脸上笑出了十几层粉褶子,声音也软了下来,“这样最好,这事办不成也就你姑妈我弄了个没脸,办成了却少不了你那份酬金。”

    两人达成共识之后,又商量了片刻,便一起出门去了卢家。

    待她们走后没多久,一直躲在灶房里偷听的李小梅才惨白着一张小脸探出了半边身子来,看着她娘和姑婆两人远去的背影,咬紧了下唇。

    ***

    到州县参加解试的名额是需要乡邻保举推荐的,所以今天一早卢智同赵村长一起去了青阳县。因登记需要用到户籍证明,遗玉昨天晚上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家的“户口本”——在这里叫做“手实”的一张薄纸。

    上面条理清楚地记载了他们一家四口的性别生辰,家中田产几亩房屋几间,以及从何时何地转籍到这青阳县辖区的,最上头的户主的名字自然是她娘卢氏,旁边还用红印盖了一个小小的“女”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女户了。

    这个年代人们转籍是不需要你在原来的户籍所在地开证明的,只需要你在当地住下并且购买了田产,就可以申请办理一份手实登记入当地的籍册,成为该地方居民。朝廷政策对女人较为宽松,寡居或者年过三十尚未婚配者都可以申请办理“女户”,享受到每年税收减一分的政策。

    当朝在税收上实行租庸调制,每年五月按家中男丁人口收纳,并且征召年满十五岁的男子参军,地方户籍管理部门是会在这个时候更新一次籍册的,这时转籍的家户自然也就会因没有按时交税服役而被消去在该地的户口,避免了三年一次人口统计上的较大误差。

    如果认为可以借此逃役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个年代,没有户籍证明的人不单单是黑户那么简单,一旦被人告发就会直接发配到国土边区,作为流民登记在册,不仅后代朝廷永不录用,还要被打上贱民的印记,所以移居别洲的唐朝子民都会很自觉地办理手实。

    卢俊和赵村长出门后,家中就只剩下卢氏和遗玉,两人坐在堂屋围着火盆赶制卢俊卢智的新衣,依着卢智的本事一家人都不认为他会在解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