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银弹攻势
第253章 银弹攻势 (第2/3页)
。
“为何要铸成银币?”崇祯问。
陈鑫连忙按来时刘钧交待他的那些话回答,“因查抄的钱财,有金有银还有制钱等,后虽都折变为银,但银子也有各种不同,有大锭也有散碎,成色也大不一样。为了统一明了,国姓爷让都融化,然后铸成银币。这些银币成色都是一样,每枚含银八成九,含铜一成一。这种银币铸成后,有许多方便,一来成色不变,二来统计清楚,最重要的是,使用方便。”
崇祯想了想,再低头看了看这银币,似乎确实如此。以后朝廷如果用这种银元,那么就不用担心下面的官员从中做手脚,一来免去那些贪官污吏们通过不同成色的银子调包贪污,或者在经手时在重量上做假。一枚枚的银币不像是银锭,可以做假的地方多,而且如下发军饷时,也不用再把大银子剪成小银子,也不用再称量分割。
“国姓爷还说了,这铸成银币除了使用方便之外,还有一个大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铸币,有火耗之利。朝廷发行银币,不必纯银,银九铜一,虽不是等重纯银,可因为方便以及可信,能够让大家接受,每铸一枚银元,面值一元,等值五钱银,实际上却只耗银四钱五左右,那半分银子抛开铸币成本和铜料钱,还能有火耗剩余。”
崇祯捏着银币,面值五钱,实际只用银四钱五,甚至不到。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算新鲜。早在汉唐时代,官方就经常发行当十当二十的大钱。或者直接发行铁钱,实际上跟现在刘钧四钱五银铸五钱银币是一样的,给钱升值,让币值大于钱币本身价值。
这也跟宝钞有些相似,不过刘钧的银币还是大有不同的,毕竟里面是四钱五的真银子,而且铸币发行的这种银币,确实能带来许多便利之处。银币使用,就不必再担忧成色,也不用担心重量。每一枚银币都是固定成色和固定的重量,而通过铸币,又能得到火耗之利。
百姓方便,朝廷利利。
不过如此一来。很可能会引起私铸,毕竟银九铜一有利可图。
一千三百多万两的银子,刘钧铸成三千万银币上交,算算,刘钧还留了四十万银币算是成本。
而朝廷也等于通过铸币。一下子得了一百七十多万的火耗。
“慈烨确实让朕欣慰啊。”
“剩下的一千四百万银币什么时候能够铸造完送入京师?”崇祯问。
“回陛下,侯爷说一个月内这批银币就全部铸完,到时将分批送入京中。”
“好!”崇祯满意的大声道。
崇祯本来想把这铸币之事收归户部,不过一想如今朝廷里的各种贪污横行,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算是看透了朝廷的各个部衙里,完全是烂到根了。各部衙不再是用心办差,反都借着手中权利贪污,就跟开店做买卖一样。
吏部的官员借着选用官员之权,公开卖官,甚至都明码标价。上到巡抚下到知县,都有标价。吏部卖文官,兵部就卖武官,武将要升官晋级,都得走通他们的路子,得钱到位才行。工部则靠掌握的工程水利之权,捞钱,朝廷拔款建造的工程,他们都要从中克扣一笔款子。
户部更是厉害,钱粮税赋都从他们手上过。过一道就扣一道。
礼部本是个清闲衙门,可他们一样利用手中的权利贪污。大明的宗室到如今数量庞大,这些宗室不如科举不能当官,又不能经商。只能在封地领朝廷拔给的俸禄。虽也有如福王周王等富裕无比的王爷,可还有许多宗室隔的远,早穷困不已。按规定,宗室男丁出生,取名都得由户部有关部门取名,而如果宗室不给钱。或者给的钱少,那他们就不给取名或者取个难听的名字。
有些穷困的宗室五十多岁了都没有一个大名,而按制度,没有大名是入不了宗谱的,更不能娶妻,因此有些穷困的宗室五十多岁了不但没有大名,还得打光棍。
六部如此,科道更胜。大明上下都称科道言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