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海门镇(二)

    第四章 海门镇(二) (第3/3页)

州县,涵盖了军政两大体系。

    鱼排军作为都督府长史,既可以为李言庆出谋划策,也能够在政务上拾遗补缺,颇为合适。

    武德七年初,房玄龄将长子房遗直送到交州,名义上是说要让房遗直在都督府中历练,实际上已旗帜鲜明的表明了立场,归附于李言庆的帐下。事实上,房玄龄归附李言庆,是早晚的事情。他身上有太多的李言庆痕迹,勿论是早年的那一首《石灰吟》,还是后来治理管城,和李言庆的联系,可算得上是没有断绝过。如今,他麾下辖六州之地,几为一方诸侯……就连李渊想要动他,都不得不谨慎小心,以免刺激到房乔。

    再加上谢映登,苏定方环绕在洪州之畔,也使得房玄龄除了归附李言庆之外,别无选择。

    试想,房玄龄这么大的势力和能力,谁敢用他?

    也许除了李言庆之外,再没有旁人……“王叔,您的意思是说,咱们可以回长安了吗?”

    房遗直跟随在李言庆的身边,轻声询问。

    “是啊,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返回长安了……”

    海船在码头上停泊靠岸,一队素甲军士,呼啦啦出现在码头上,列开阵势,肃穆沉静。

    李言庆带着鱼排军房遗直等人走下海船,和前来迎接自己的李端拱了拱手。

    “王爷,洛阳密报。”

    李端急匆匆走上前来,将一个封着火漆的信筒递给李言庆。

    那信筒上,有一个独特的麒麟标志。上面涂抹银漆,足以表明这发信之人的身份。麒麟台自李言庆赴任岭南后,就彻底的沉了下去。甚至包括洛阳的河南王府中人,都不知道这么一个存在。银色麒麟火漆,是柴孝和独有的标志,同时也说明了这封书信的重要姓。

    李言庆接过信筒,并没有急于拆看。

    “家里的情况怎样?”

    “一切正常,高老大人曾派人来过一次,说是邀请王爷主持开荒祭奠……王爷当时正好出海,所以就有朵王妃出面主持……老大人还说,要王爷回来后速速前往,有要事商议。”

    高老大人,就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前交趾郡司马,现任交州刺史的高俭高士廉。

    勿论从前高士廉对李言庆有什么看法,如今却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一家人。加上这两年高夫人时常书信来往,也使得高俭对李言庆,变得亲热许多。本来,李言庆准备让高士廉出任交州总管,兼任刺史一职。可高士廉说自己不通军务,加之安南都督府就设立交趾,无需再设立交州总管,只担当了刺史一职。其子高履行,如今是钦州司马……这几年来,李言庆一方面大力推行商业活动,另一方面也没有忽视农业。

    交州雨水丰沛,也适合耕种。于是李言庆下令开垦荒地,并由官府负责耕牛农具。每开垦十亩荒地,官府得四成公田,而百姓得六亩永业田。许多藏匿于深山之中的俚僚,对此兴趣极大。两年时间里,交州共开发出数十万亩的荒地,逐渐从依靠援助,而自给自足。

    武德七年初,李言庆再次颁发开荒令。

    将赋税转化为钱帛,而后进一步推动商业,使得交州逐渐成为比远胜于番禺的商业城市。

    当然了,这其中也少不了一些强硬而铁血的手段。

    为增加交州人口,李言庆命龙骑军出征天竺,掠夺天竺人口,贩卖至交州为奴隶。

    如果不是交通不方便,李言庆甚至想要前往非洲、欧洲掠夺人口……既然当年欧洲人可以贩卖人口,那今曰他李言庆,为何就做不得这种事情?

    高士廉这么匆忙派人过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商议。

    李言庆想了想,“李长史,咱们立刻启程,返回交趾。”

    李端已经准备好了车仗,李言庆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辇车。

    在辇车里,他打开了信筒,一目十行的阅读柴孝和的来信,脸上不知不觉,浮现出一抹凝重。

    竟然会有这种事情?

    如果不是柴孝和送来书信,李言庆几乎猜想不到这样的结果。

    历史,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原以为这太子之争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游戏,却没有想到,居然多出了一个人!

    也真幸亏了自己当初多了一份小心……想到这里,李言庆禁不住笑了。

    这个游戏似乎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只是不知道,这最后的胜家,又会是哪一个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