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历史岔路(下).

    第八章.历史岔路(下). (第2/3页)

,莫不是全力供自己子孙读书识字;历届科举,应者数万;而在这种激励之下,无数文采斐然的文豪们脱颖而出,其文化之盛,不下于宋,虽然并没有宋朝,却有不少成就不下于苏轼这般才自天降的风骚人物,一诗一词,影响甚大。

    如果说宋是中国历代中文人势力最大影响最强地位最高的朝代,那么这个楚朝,几乎就是一个文人的时代,文人之尊,仅次于皇权!!

    然而,随着读书人势大,“文人”这个特殊的阶层,其进入要求不仅愈加艰难,在这个时期更有了特殊的定义。

    在楚朝,一个读书人必须要有举子以上的功名,才能自称文人,也才能有种种特权,否则只能算是读书之人,比起平常百姓,不过是多了一丝尊重罢了,并无特权。

    而楚朝的三试,也是历代最难,如果说后世高考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楚朝的科举无疑就相当于千军万马抢过钢丝。而这种科举难度,也在另一方面造就了有功名的读书人身份的尊贵。

    这也可以理解,如果很容易就能考取功名,那么楚朝在读书人泛滥之下,文人势力必然大涨,乃至于无可抑制,看来当初田宪虽然推崇文人,但心中未尝没有制衡的心思。

    不过,如果说在文人尊贵这方面楚朝虽有放大,但与另一时空的宋朝并无太大的区别的话,那么在其他方面,楚与宋相比,却是大为不同。

    比如说,田宪军阀出身,其军事才能与宋太祖赵匡胤决然不同,在楚朝建立后,其与契丹的战争屡屡获胜,在多次主动出击之后,契丹早在百年前就一蹶不振了。

    蝴蝶效应之下,之后的金、蒙古也没有如另一个时空那般崛起,使大楚多了百余年的安定,彷如大唐盛世再现。

    然而,虽然辽、金、蒙古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兴起,但随着百年的休养生息,北方草原上却是兴起了另一个少数民族——狄族!!

    这一个原本应该在五代十国期间彻底消失在历史河流中的马上民族,此时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加强大了起来,到了现在,几乎已经是一统草原。

    与此同时,随着田宪的重文轻武,楚朝自太祖田宪之后,历代帝王皆是以读书人自称,性格文弱,百余年楚朝重文轻武,少有征战,军队懈怠,官僚结构臃肿,另一个时空中宋朝的弊病,也在这个时空的楚朝内也是展露无遗,甚至更加严重。

    在萧漠看来,待狄族一统草原之后,另一个时空宋与辽的故事,不免就要重新上演了。

    当然,这与萧漠的关系不大,虽然长治城处于大楚之北,据狄族的势力范围只有不足五日的路程,但萧漠觉得,狄族想要一统草原,彻底兴起,至少还需要十余年的时间,而楚朝兴盛百余年,威盛之势在外族看来不下当年盛唐,狄族在搞不清虚实之前,想来也不会轻易挑起战端。

    而若要说楚与宋最大的区别,无疑就是对农户的态度了。另一个时空中,宋太祖宽仁,宋朝历代皇帝即使无能,也皆是宽和之辈,对待普通百姓或者农户,虽不像对待文人那般纵容,但至少能保证老百姓在衣食无忧之余,家中更有余财,所以至始至终,宋一朝虽然软弱至极,但绝少有农民起义的事情发生。

    而楚却不同,楚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