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开始

    第六章 开始 (第2/3页)

但是王画还是喜欢看窑工烧三彩,他不是看窑工们打胎上釉,而是看窑工用刀子刻出各种精致的造型,以及用笔“开脸”。每一次看到后,如果不是怕别人说他妖异,他都想亲自上去试试。只是窑主也不会让他这样做的。

    一件唐三彩先选择土,打胎,造型,高温烧胎后冷却,配釉低温重烧,至于人物,头部是不上釉的,而等釉烧出来后,再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个过程就叫“开脸”。

    直到此时,一件完整的唐三彩才算是完成了,然后运往各地,作为陪葬品,再次进入地下。

    车轮“吱吱哑哑”地响着,这几辆牛车都是运送巩县的陶瓷进入洛阳的。

    王画就是搭乘其中一辆,跟随他们一道进入洛阳城。

    巩县离洛阳并不远,可因为牛车负重而行,到了洛阳,都到了第二天,而且天色都晚了。

    当王画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时,洛阳城已是一片灯火通明。但也只是一些客栈酒楼妓院在营业,至于纯种的商业交易已经停业。唐朝的商业模式以坊为主,白天营业,夜晚休息。“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但在南方这条法令要松驰得多,后来就连长安洛阳这样的都城,上半夜同样也有商人营业。同时,商人一开始地位很是低贱,这也与李世民纠正隋朝奢侈的风气有关。可后来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就连一些世家子弟官员士大夫都主动参预商业活动。特别是陈少游三总大藩,通过贸易,累积财富巨亿万。

    这时候唐朝经过几十年的休生养息,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转型期,商人地位逐渐提高。象巩县的杜家于家以及他自己的王家,算起来也是小士族,可还是主要通过商业来谋取财富的。

    但作为现在大周首都,洛阳到了晚上,基本上所有的坊市都关上了大门。

    王画洗了脚后就上chuang睡觉了,可他没有睡着,他躺在床上,要回想着以前所学到的知识。

    这一次他前来洛阳,获取财富的手段,并不是通过瓷器,也不会通过唐三彩。尽管这是他内心的渴望。可烧瓷需要大笔本钱的,现在怀里就只有狄仁杰送他的十几两银子,无疑是杯水车薪。

    至于唐三彩,无论它是真正高雅的工艺品也好,还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冥器也好。王画是不敢烧的,如果他一烧,这一辈子甭想在这个世界出人头地了。

    他这一次前来的目标,却是另一样艺术品。一样被许多后人都淡漠的艺术品——漆器。

    这种艺术品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唐代以前,它的作用很模糊,可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