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少年

    第十二章 少年 (第2/3页)

锋破皴,随着他笔势起伏,一幅画渐渐完成。虽然这时候还没有破墨与泼墨,但图画的整形造型已经展现出来,一行崇山峻岭,稀疏地生长着几株松柏,在一条山道上还有一个山民挑着一担柴向山上行去,但这个山民衣服略略有些褴褛。

    在近处,一个威武的将军,从画角中闪出,似乎向图画中行去。

    狄仁杰眉头再一次皱起,国画自顾恺之后开始大成,要素在意在神不在形。有人说“张得其满,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因此国画第一要素就是“神思”。象顾恺之所画的裴楷像,裴楷的脸上长着三根胡子,实际上裴楷本来脸上却没有这三根胡须,但加了这三根胡子后,整幅画像顿时显得神彩奕奕,这就是所谓的神思。

    再比如,他的恩人阎立本所画的《历代帝王图》中的司马炎,司马炎那个鼻子很大,在整幅图画中十分地突兀,用这一点显示司马炎的深沉,有度量。但事实上真实生活中,没有那一个人鼻子有这么大的。

    这个少年笔法很老到,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从他放下笛子开始,他笔就没有停止过。笔法的熟练程度都让人忘记了他是一个少年。画法极为繁琐,一会儿中锋,一会儿侧锋,就是破皴的手法都有好几种,有的破皴手法连狄仁杰都没有看到过。笔势更是时疾如奔龙,慢如老骥。

    但有一点,他刻意追求事物外形相像。

    真是一个奇怪的少年,四个大臣心中想到。

    虽然他的画法与传统画法大相径违,并没有破坏其美感。现在少年开始破墨了,山势在墨汁的渲染下,显得苍茫高远,宁静中带着一种秋天飒凉的气氛。虽然图画中只有一个山民,近处是一个将军,但这个将军让他用墨色勾染得高大威猛,神情严峻,在他身后还飘出几面旗帜,虽然没有画出来,可也让人猜想到他带着一队大军正在前进。

    几个大臣全看入了神。

    随着少年将远处大山上的树木破墨完毕,少年复又叹了一口气:“唉,连个颜料都没有啊,这幅图画又失败了。”

    说着开始题诗,第一行字写了出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从汉字到贼字一气呵成,最难得是他用这个秃头笔,写的小草,而且用墨极重。用笔似乎是随心所欲,潇洒遒脱,笔意简捷。结构自然,连绵飞动中见苍劲有力,起转婉合中但见沉雄老辣。

    几位大人如果不是怕打乱了这个少年的思绪,早就全部喝了一声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