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照丹青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八章 照丹青 (第1/3页)

    第八章照丹青

    提起安史之变,大家印象最深的,无非就是安禄山、史思明,这是反方的,正方是郭子仪与李光弼,这四大军神对撞,发出了耀眼的火花。(顶点手打)

    或者记起张巡许远的惨烈,但有两个人让许多人忽视了。

    颜氏兄弟,准确来说,颜真卿与颜杲卿是一对堂兄弟。但没有这两个人在河北首倡大义,唐朝早就是另一种样子。

    其中最惨烈的是颜杲卿,在安史之乱时,颜杲卿与儿子颜季明守常山,颜真卿守平原,两人设计杀安禄山手下大将李钦凑,生擒高邈、何千年,河北十七郡纷纷响应。

    当时河北只有范阳、卢龙、密云、渔阳、以及汲、邺六郡依然附从安禄山。颜杲卿又派马燧到范阳招降贾循,说道:“安禄山负恩悖逆,虽得洛阳,终归夷灭。公若诛诸将中不从命者,以范阳归国,倾其根柢,此不世之功也。”

    贾循认为说得对,但因为犹豫不决,错过良机。此事被别将牛润客禀报了安禄山,安禄山派他的亲信韩朝阳前去范阳,叫来贾循密谈,乘机勒死贾循,让别将牛廷玠统领范阳军队。又让史思明与李立节率领蕃汉步骑兵攻打博陵常山二郡。

    这也是颜杲卿最好的时机,但错过了。

    河北是安禄山的老巢,安禄山派了史思明还不放心,又让蔡希德率领一万军队侧面再次攻找常山。

    当时颜杲卿也疏忽了,认为河北大部倡举大义,手下士兵无数,没有将两支来犯的军队放在心上,他正在与手下商议一件事。让儿子颜泉明、贾深、翟万德一起到京师进献李钦凑的头颅与何千年、高邈。

    张通幽哭泣道:“我哥哥张通儒是叛军将领,恳求与颜泉明一起入京,以解救家族人的性命。”

    颜杲卿答应下来,但哥哥如此,弟弟也是一个小人,到了太原后,张通幽立即依附王承业,让王承业扣留了颜泉明,另作表书,将功劳吃下。

    史蔡大军到,颜杲卿交战不利,于是向王承业求救,王承业已窍其功,反而希望叛军早日攻陷常山,于是拥兵不救。

    这是一个小转折点,如果王承业顾及国家大业,出兵相救,也许又是一种局面。先是安禄山军队抓到颜杲卿的儿子,逼迫颜杲卿投降,颜杲卿不但不降,反而大骂安禄山,于是史思明杀死颜季明,开始猛攻常山。颜杲卿昼夜苦战,终因箭尽粮绝,让叛军将常山攻陷。叛军放纵士兵杀死一万多人。

    其实因为安禄山的暴虐,安史之乱后,再加上唐王朝请来吐蕃与回鹘两大瘟神的肆虐,“回鹘入东京,肆行杀掠,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汝、汴皆为贼境,所过掳掠,三月乃止,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芜,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棘,豹狼所嗥(夸张了一点,怎么豹狼也不会跑到城中,但野狐几声总会有的)”“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过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这一带原来是天下人口密度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函陕凋残,东周尤甚,过宜阳、熊耳,至武牢、成皋,五百里中,编户千余耳。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这方圆五百里最少有三十万户以上的人家,只剩一千户,肆虐到了这地步)”

    常山被陷,颜杲卿与袁履谦等人送到洛阳。安禄山让他气坏了,责问道:“你原是范阳一个小小的户曹,是我上奏朝廷任命你为判官,几年后升为太守,有什么地方负于你,而你竟起兵反对我?”

    被他狠狠打击了一颗反叛的心灵。

    颜杲卿还击道:“你原本是一个牧羊的胡奴,天子任命你为三道节度使,恩宠无比,有什么地方负于你,而你却起兵反叛,我世世代代为唐朝臣子,利禄官位皆是唐朝所予给的,虽汝所奏,岂会随汝谋反。我为国讨贼,恨不能斩汝,何谓反也?臊羯狗,何不速杀我”

    安禄山大怒,把颜杲卿与袁履谦捆绑于中桥桥柱上,用刀子将他们刮死。颜袁二人到死还骂不绝口,颜杲卿一家被安禄山杀掉的有三十余人。

    刚烈如此,所以后来文天详在《正气歌》里面有一句,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这个颜常山舌就是指颜杲卿。

    颜杲卿败后,又率兵攻打不投降的州郡,所过之地皆大肆杀戳,邺郡、广平、巨鹿、赵郡、上谷、博陵、文安、魏郡、信都又想继落于敌手。只有饶阳太守卢全诚不投降,直到郭子仪与李光弼大军到来。

    颜杲卿惨败,还有山东平原(陵县)颜真卿依然竖立大旗。先是清河人李萼,年仅二十岁,说于颜真卿:“公首唱大义,河北诸郡以公为长城,今清河,公之西邻,国家平日聚江淮河南钱制于此以养北军,谓之天下北库,今有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万余缗,粮三十余万斛(一斛十斗,斛斗是容量单位,石是重量单位,一斛比一石粮食稍多)。昔讨默啜,甲兵皆贮于清河库,今有五十余万事。还有户七万余,我认为它的财富抵上三个平原郡,兵马足以抵上两个平原郡。如果你能借兵给我,控制这一地区,以平原清河二郡作为核心,余郡如四肢,无不随所使矣。”

    颜真卿犹豫不决,说道:“平原兵刚刚召集,尚未训练,自保不足,哪里顾得上邻郡也。”

    这也是事实,主要李萼岁数太小了,让颜真卿心中很怀疑他的能力。

    李萼说道:“清河请仆向公借兵,非力不足而借公之兵,亦欲观大贤之明义耳,今看公的意思还没有下定决心,我怎么敢鲁莽地说出下一步计划。”

    侃侃而谈,颜真卿心中大奇,于是答应下来。其他人都认为李萼年轻气盛,没有看到叛军力量强大,借兵只能分散力量,将会一事无成。颜真卿一听也有道理,开始反悔。

    李萼听到后,在馆阁里写了一封信给颜真卿,说:“清河郡脱离叛军,归顺朝廷,奉献粮食布帛武器帮助官军,你不但不接受,还心存疑问,我回去复命,清河郡不能孤立存在,必定有所依靠,如投向叛军,就会成为你西面的强敌,到时候公不后悔吗?”

    颜真卿悟,于是亲自去馆阁见李萼,分兵六千,一直送到边境,握手而别。这才问道:“兵已行,可以言子之下一步打算吗?”

    李萼说道:“闻朝廷派程千里将精兵十万出崞口讨贼,贼据险拒之,不得前。今当引兵先击魏郡,执禄山所署太守袁知泰,恢复原来太守司马垂的职位,让他做西南主将,分出一部分兵力打开崞口。让程千里军队出来,共同讨伐汲郡、邺郡以北一直到幽陵被叛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