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拾旧习

    第二章 重拾旧习 (第2/3页)

丝扭的小花簪来,往她头上一插,又添了朵小绢花,便大功告成。看着镜中的小文怡,赵嬷嬷脸上笑开了花:“瞧瞧,咱们小小姐出落得多水灵呀!”又打开粉盒去寻脂粉。

    文怡一闻那脂粉香气,便觉得很不习惯,忙忙躲开,小声道:“又不出门,何必擦粉?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向祖母请安了。我答应嬷嬷,一定会乖乖吃药的。”

    赵嬷嬷听了高兴,便不再强求,拉着小文怡的手出了房门,越过院子进了正屋。

    这是文怡祖母的居所,正屋三间。正堂是吃饭理事的地方,有时也会在这里招待近亲女眷,东边暖阁是卧室,西边则是佛堂,供奉着她祖父、父母的灵位。

    赵嬷嬷让文怡到圆桌边上坐下,道:“方才住后廊西的九太太过来说话,老夫人便出去见她了,眼下一时还回不来。老夫人特地嘱咐过,让小姐先用早饭呢。”一边倒热茶,一边高声唤“张家的”。

    文怡看着佛堂的方向,微一迟疑,便起身走过去,来到祖父与父母灵前,眼圈一红,跪了下来,正正经经磕了头、上了香,然后对着佛祖默默祷告,感念佛祖慈悲,让她得以重生。

    赵嬷嬷看得直叹气,劝道:“小姐心意到了便好,难为你小小年纪,就这般孝顺,病才好了些,便来为老太爷、老爷和太太上香。只是这屋子早上不见阳光,略嫌阴凉了,老夫人向来不在这个时辰过来的。你年纪小,又是刚刚病愈,哪里受得住?快起来吧。”

    文怡在心中已念完了一遍经,转头对赵嬷嬷笑笑,便乖巧地应了。待回到外间,已有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捧着托盘站在桌旁,笑着对文怡道:“小姐今儿好了?阿弥陀佛,真真是佛祖保佑!”

    文怡认得这妇人是自家执役多年的厨娘张婶,祖母去世后,赵嬷嬷也没了,她被族长家收养,这张婶便与她丈夫张叔一同另投了长房,弃自己于不顾,致使自己孤零零地寄人篱下,连个助力都没有,她心中有些硌应,只勉强笑了笑,说了句客气话:“这些天辛苦张婶了。”

    张婶哪里知道她心里的想法,还以为小主人真个在跟自己道乏,顿时笑得眼眯眯:“哪儿呀?张婶不辛苦,老夫人才辛苦呢,幸好小姐如今平安无事了,大家才松了口气。”

    文怡只是淡淡笑了笑,赵嬷嬷问张婶:“可炖好了?盛上来吧。”

    “是是。”张婶忙将托盘里的瓦盅放在文怡面前,揭开了盅盖,一阵热香夹杂着人参的味道散发出来。

    文怡怔了怔,忙往盅里看了一眼,果然见到有几块鸡肉,心里顿时打起了鼓:她自打出家后便一直茹素,重生后两天来也是清粥小菜一点荤腥不沾,因而就一直没想起这件事。如今这人参鸡汤放在眼前,要她怎么下得了手?

    赵嬷嬷还在那里道:“大夫说了,小姐病后体弱,正该进些滋补的汤水,补补元气。这参是老夫人好不容易才托人觅得的,虽然年份有些短了,但小姐年纪还小,吃它却是正好,汤是用上好的山泉水作底,又拿两年的母鸡炖了,喝了它,小姐一定不会再生病了!”

    文怡勉强笑着,有些无措地偷看赵嬷嬷一眼,后者还在催促她:“快喝呀?趁热,老夫人再三交待嬷嬷一定要看着你喝完的,若是嫌那肉粗,随便吃两口便罢了。”

    看着赵嬷嬷关切的眼神,文怡即便是忌讳荤腥,也没法说出“不喝”两个字。她如今不过是个十岁女童,若跟人说她茹素,未免太惊世骇俗了些,只是真叫她一口吃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