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节 村民
第204节 村民 (第2/3页)
小伙子急忙向李榆行礼,李榆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却发现这小子一脸的崇拜相,两只眼睛还闪着泪花。
刘体纯从走进白塔村第一天开始,就不断接受村里老人的传统教育——知道白塔村是什么地方吗?是大统领走出去的地方,也是天下无敌的丰州军最早起兵的地方,知道白塔村出过多少大人物吗?除了大统领,还有掌钱粮李襄理、飞虎营正副营官孟克、吉达都是从我们村出去的,营兵的哨长、卫所的大队长以下的就更多了,小伙子,好好干吧,以后前程远大咧。刘二虎听多了,心思也大了,白塔村出去的大人物就是偶像,他一定也要出人头地,像其他崭露头角的年轻移民一样,他年轻力壮练过武,还识几个字,胆子也够大,敢拿着木棍和野猪搏斗,在丰州这种环境下,想不升官也难,半年不到就当了百户所的中队长,离自己的偶像似乎越来越近了,如今他崇拜的偶像真的就在眼前了,刘二虎几乎激动得要哭了。
李榆随便问了几句春操的情况,发现这家伙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在不停地抹眼泪,李榆头一次发现自己有这么大的魅力,心里还有些得意,正想安慰这家伙几句,拄着拐棍的百户达布来了。
“榆子,回家也不和乡亲们先打个招呼,当了大官就看不起我们啦?走,跟我回去,饭都预备好了。”老达布有点生气地说。
“大叔,我这就随您进村,见大家一面我再走,我这里人多,饭就不吃了。”李榆笑着迎上去搀住老人。
“胡说,回家哪有不吃饭的,你想让人家笑话咱村的人?”达布不容分说,拉着李榆就走,孟克、吉达、陈二柱、刘石头一伙立刻高兴起来,白塔村也是他们的家呀,带着亲卫们就跟在后面,一行人说说笑笑向村里走去。
村里人已在村口等候了,男女老少好几百号人,见到李榆就欢呼起来——白塔村地处黑河南岸,人口不算多,战乱、瘟疫之后也只剩下五六十户人家,这一带土地肥沃适合耕种,附近还有草场可以放牧,阿勒坦汗时期就有流亡汉民到此居住,以后又有蒙古人迁入,半耕半牧、蒙汉杂居已经几代人了,生活习俗也趋于汉化,大统领府认为黑河沿岸非常适合安置移民,于是大批的山西人、陕西人来到这里,白塔村成了有三百多户人家的大村落,大多数人李榆根本不认识。
刘体纯兴致勃勃地在前面开路,老百户达布带着李榆和村里的长者见面,李榆见到村里添了这么多人口,心里非常高兴,口音也乱起来,见到蒙古人就用蒙古话祝福几声吉祥,见到山西人就用晋北话问候几句,遇到陕西人也忘不了说几句陕北话,老人们开心呀,都觉得大统领是自己的家乡人。达布也兴奋起来,对着大家高声说,大统领操心丰州那么多事,还忘不了村里的乡亲,专门跑来看望大家,白塔村的人有福气呀,咱们也要对得起大统领的关爱,做人做事绝不能给大统领的脸上抹黑,老百姓也齐声响应,大统领放心吧,白塔村的人绝不会给您丢脸。
吃饭的时候,达布将李榆请到家中,苏和已经先回家了,杀了两只羊,还把土炕烧得暖暖和和,苏和嫂子,也就是以前的周寡妇正和几个妇女忙着张罗饭菜。李榆一进门,苏和的女儿琪琪格就扑上来,小闺女长大了,越来越漂亮,而且话也多了,拉着李榆的手说她有个哥哥了,吉达把缠着他不放的小男孩拖过来告诉李榆,这个小赖皮就是琪琪格的哥哥,小名叫柱子。
“告诉大叔,喜欢这里吗?”李榆微笑着把柱子拉过来问——他认出来了,这孩子早上跟着苏和出村时见过一面。
“喜欢,这里不挨饿,”柱子很老实地答道,然后又补充道,“苏和爸爸,达布爷爷、吉达叔叔、琪琪格妹妹都好,我喜欢他们。”
李榆更高兴了,按着柱子的肩膀问:“柱子,你长大想干什么?”
“当营兵,像吉达叔叔那样,有马有盔甲,”柱子觉得这个说陕北话的大叔非常亲,犹豫了一下又问,“大叔,吉达叔叔说你是丰州最大的官,营兵都归你管,我跟吉达叔叔当营兵行吗?”
琪琪格马上在一边做鬼脸:“羞不羞呀,骑马还不如我,还想当营兵,吉达叔叔才不要你呢。”
柱子有点沮丧,李榆笑起来了:“柱子,长大了就来找我,你吉达叔叔不要你,榆子叔叔要你。”
柱子这才高兴起来,拉着琪琪格出去比骑马,吉达吓了一跳,喊了声“别糟蹋我的马”,赶忙追了出去。
韩老汉带着李茂、陈十石也来了,加上村里的试百户兼教谕——一个读过几天书的山西老汉,老达布招呼大家一起上炕,老老少少一块挤到热炕上,说说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