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卢门立雪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三章 卢门立雪 (第1/3页)

    古人远行不仅要占卜挑选吉期出发,临行前还要拜“行神”。行神,即路神,又称“祖神”,为“五祀”之一。至于所祭行神为谁,历来说法不一。《轩辕本纪》称为黄帝元妃螺祖,汉时多有信者。

    张胤此次去京师洛阳是负笈游学,所携带的东西并不太多。他和张晟各带弓箭、佩剑、包袱,并两名仆人,算得上是轻装而行。原本崔氏想让张胤带上纯儿姊妹随行服侍二人,张胤坚决抵制了。带上两个小姑娘哪有他和张晟二人来得自由、方便。

    将行前几日,太守马勖送来了张胤和张晟二人的“传”。“传”即是行人的身份证明和通行证书,其实就是一块缯帛,上书行人姓名、年龄等。

    马勖对于自己将张谟囚送京师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虽然自己是出于无奈,崔氏、张胤母子也并未因此记恨他,但毕竟是坏了马张两家的情意。也许是出于还情弥补的心思,太守马勖亲自书信一封给刚刚被征召为博士的卢植卢子干,推荐张胤到其门下学习。又书信给同在洛阳的族侄马日磾①,请其多做说和。卢植是马融的得意弟子,与马勖、马日磾相熟。卢植最终同意收下张胤做弟子,要他来洛阳听学。其实收一个党人后代做弟子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卢植才兼文武,开明有胆魄,不畏强权。历史上卢植敢于独自一人反对董卓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险些被杀。也许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有胆量收张胤为弟子。

    马勖想的是,张谟被禁锢,累及五属,张胤做官之路已绝,入太学也是难于登天,未免可惜了张胤这等天赐良才,或许促其研经读史,未来做一个博通鸿儒也是一条生路。当然,马勖绝想不到,仅仅十二年后,天下大乱,禁锢悉解。

    对于马勖的心意,张胤很明白,也没有拒绝,毕竟父亲之死,罪在阉人,与马勖关系不大。而且能拜卢植为师,也是张胤一直的心愿。张谟生前,一次父子二人聊到未来拜师之事,张谟给张胤三个选择,马日磾、蔡邕、卢植,这三个人是张谟认为能够教授张胤并且可以为之推荐的老师人选。当时的张胤就选择了卢植,马、蔡二人重文轻武,乱世即将来临,武略才是生存之本。也许马勖正是从张谟口中知道了张胤的心愿,才这样做的。

    当选定的吉日倒时,张胤母亲崔氏、姨母滕氏、乳母王蒲带着阿丑和窈儿都来送行。

    张胤来到目前崔氏身前,大礼拜别:“母亲,请放宽心,儿已长大,此去定会照顾好自己。”

    崔氏眼角垂泪,拉着张胤的手道:“天气寒冷,莫要贪心赶路,错过歇脚的地方……洛阳不比渔阳,莫要冲动与人争执。”

    “诺!”张胤一口答应下来,又与滕氏、王蒲拜别。王蒲擦着眼泪,对着张胤、张晟只说了句“定要小心!”就哽咽难言。

    滕氏在一旁扶着崔氏,说道:“虎头、恨奴,此行遥远,一切小心。”

    张胤点点头又来到张俊面前,一把抱住他,在他耳边轻轻说道:“阿弟,照顾好几位母亲,照顾好窈儿。家中有事可找崔大兄帮忙。每日不要忘了读书习武。”

    张俊小脸绷着,点点头。张胤知道这小家伙心里难受,只是故意忍着,也不说破。转身看着窈儿。窈儿眼见与阿兄离别在即,一把环住张胤的腰,泪眼朦胧,轻轻问道:“阿兄!什么时候回来?”

    张胤亲了亲窈儿的额头,说道:“很快就会回来。明年阿兄回来跟你一起堆个大大的雪人,好不?”

    窈儿点点头,眨了几下眼睛,泪珠顺着她那白嫩的小脸滑落,“阿兄,莫要骗人!”

    张胤捏了捏窈儿的小脸,笑了笑。然后与张晟翻身上马,看了看大家,一抖缰绳,纵马而去。

    身后,姨母滕氏与窈儿一个吹笛、一个抚琴,奏曲与张胤二人相别。张胤不知曲名,只觉曲中惜别之意甚浓,触动心弦,脚步难行。

    此时正是巳时三刻,日行东南。张胤和张晟二人迎着太阳,向南迤逦而行。

    两人经广阳郡、涿郡进入冀州。路过涿郡北新城县时,耽搁了几日,按张谟生前的描述,辗转寻到了张堪之墓,并在墓前上香祭拜。之后越过泒水,进入博陵郡治所安平,拜见崔琦。如今崔家的掌门人是崔琦,崔寔于两年前病逝,由于当时张胤在为父守孝,未能前来吊唁,现今路过必定是要到崔寔墓前拜祭一番的,母亲也多次嘱咐。

    崔寔生前对张胤另眼相待,极为看重。也正是崔寔、崔琦的推崇,张胤的悯农诗和悯农字才能传遍幽、冀之地,以至天下。

    崔琦看上去比几年前苍老了许多,须发灰白,精力也不如前。见到张胤前来,很是激动,拉着他谈说文字、书法。之后一起到兄长目前祭拜。张胤叩了几个头,心中很是感激崔寔。与这位阿舅相见不多,倒有些忘年之交的意味,多过甥舅之情。

    张胤和张晟在崔家住了足足七日,才带着崔琦写给卢植的信,再次起程前往东都洛阳。临行时,崔琦依依不舍,自家这个外甥在书法上确有天分,其悯农体字比往前更加有风韵,已有大家之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