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卢门立雪

    第十三章 卢门立雪 (第3/3页)

植放下书简,推门而出,立于石阶之上,道:“好一场大雪!”其音洪亮,撞人耳膜。

    张胤通身披雪,手脚已冻僵,抬脚迈步时,险些摔倒,抖落了不少雪花,勉强摘下斗笠,上前向卢植施礼,道:“可是卢博士?学生张胤拜见卢博士。”说完也不等回话,大礼拜倒。张晟自然也跟着跪下行礼。

    卢植这才注意到张胤二人,吓了一跳,定睛看时,只见张胤、张晟浑似两个雪人一般,手脚动时,身上积雪震落,想是已经来了很久了。

    此时正有京中名士杨彪冒雪来访卢植。杨彪是光禄大夫杨赐之子,弘农华阴人。其家累世仕汉,掌兵事至高位,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皆官至太尉,如果按历史原有的轨迹发展的话,黄巾起义之前,其父杨赐也会做到太尉之职。如今杨赐和刘宽、张济共同教授刘宏,正经八百的帝师。弘农杨氏是地地道道的大汉名门望族,与“四世三公”汝南袁氏相比也不遑多让。杨彪屡次被举为孝廉、茂才,公府征辟,都不应命,但由于博学多闻、广通经籍而知名京师。杨彪与卢植年龄相仿,略小几岁,也是三十出头。两人今年相识,意气相投,结为挚友。

    守门苍头引着杨彪进院来。那苍头一见此景,对卢植道:“禀主人,两位小郎君已经来了大半个时辰了。此就是张胤小郎君。”说完一指张胤。

    卢植两步迈下台阶,扶起二人,说道:“快快进屋说话!”当先拉着二人进入厅中。又招呼杨彪进来。

    守门的仆人将先前崔琦的信交给卢植,躬身出去。自有内院仆人倒热水给几人。

    卢植让张胤、张晟挨着火炉坐下,说道:“快搓搓手脚活血,免得冻伤了。汝是张胤?汝父子之事,吾已知之。父忠子孝,善矣。”又转首对杨彪道:“文先请坐。此子是前渔阳长史张思训之子张胤。汝可有字?”

    张胤起身行礼道:“先父自赴刑狱前,为吾取字子承。”又顺便向卢植、杨彪介绍张晟,“这是吾从弟张晟,字子明。”

    自张谟去世后,张胤对外就介绍张晟为自己的从弟。王蒲和张晟母子在张胤家地位特殊,非仆非戚。张胤是吃王蒲的奶水长大,所以尊王蒲为母,认张晟为弟,待似亲人。介绍其为自己的从弟,有些场合张晟就有了参与的机会,否则在这个极为讲究等级、礼仪的时代,张晟一介寒门,会被大多数人所忽视。

    杨彪在一旁惊讶地道:“汝就是作《悯农诗》、创悯农书体,戮贼救父、孝勇无双的悯农郎君?”

    张胤又向杨彪行礼,道:“百姓讹传,让先生见笑了。”他不知道眼前这人是谁,但能与卢植相交,必不是普通人,不是太学教授,就是知名大儒或朝中权贵,所以称呼其为先生。

    杨彪点点头,道:“那两首《悯农诗》倒也是佳品,悯农体字更是绝妙。方才听闻汝立于雪中,足见尊师之情、求学之心。好!好!好!孺子可教也。”

    卢植在一旁颔首微笑,也不言语。

    经火炉一烤,张胤两人逐渐暖和起来,手脚也能活动自如了。

    卢植对杨彪说道:“文先有所不知。今年秋,马渔阳来信,推荐其做吾的弟子,还委托翁叔(马日磾)从旁说项。吾已经答允。其实在此之前,吾对其已有了解。此子在幽冀两地名声之响,一般郡县之长亦不能比。天幸此子秉性纯良,至仁至孝,聪慧有悟性,实乃佳徒之选。吾心属之。”

    杨彪抚须颔首:“吾亦有耳闻。桥司徒极爱此子之字,常赞其有吴起之才。”此时,桥玄已经自司空转任司徒一年有余。

    直到此时卢植才打开崔琦的信,略一浏览,哈哈而笑,道:“此子之事,惊动之人不少啊!”想必崔琦信中,除与卢植叙旧之外,定是提到了请其收张胤为徒,代为照看之类的话。

    说完,卢植在厅中正位上坐下,目视张胤。

    张胤会意,上前跪地行拜师大礼,卢植颔首点头,即算礼成。

    其实汉代时拜师之礼要比这繁复很多,不过卢植为人开明,不太讲究虚礼。今日正有名士杨彪可为见证,又感于张胤的拜师求学之心,当时就定下今日就行礼收张胤为入室弟子。

    卢植师于大儒马融,学问广博,名著天下,拜师求学的人极多,不过卢植择徒极严,无才不授,至今登堂入室的只有张胤一人,其余多为所教授的太学生。

    张晟限于身份自不能拜师于卢植。不过有张胤这个阿兄,从其身上直接或间接能学到的东西就够张晟一生所用了。

    卢植扶起张胤,拍拍他的肩,面露微笑,招呼仆人准备酒菜。正值张胤腹中饥饿咕咕作响,卢、杨二人相视哈哈大笑不止。张胤微微有些羞愧,不过那也没办法,实在是饿了。

    窗外大雪已停。雪后天晴,一弯月牙挂在树梢头,天虽已晚,但月光铺地,着积雪反映,天光恍然如昼,更有一层朦胧之美。

    张胤拜得名师,心情大好,饭后一觉好睡。

    ………………………………

    注①:音“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