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五方社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十一章 五方社 (第1/3页)

    崔琦待张胤安顿下来后不久就赶回了冀州,他是安平崔家家主,崔家的各种事宜都要靠他打理,实在不敢太过耽搁。

    张胤如今也是正经八百的一家之主,家中大事小情都要由他做决定。现在张胤思虑的就是如何让西鄂张氏在未来的天下大乱中生存下去,他必须担起这个责任,建立起在乱世中立足的基础。为此他已经考虑了很久,心中也有了一个规划。

    张胤给老师卢植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自己决定为母亲守孝三年的事,并说自己会在守孝期间攻读《司马法》和《孙子兵法》等兵书,守孝期满时会再赴洛阳,请卢植检验他的学习云云。

    之后,张胤先是到渔阳郡府中拜见了太守马勖、功曹马赞等人,然后又去看望鲜于瑞。

    鲜于瑞今年已经年逾五旬,身体微微佝偻,须发皆白,精神也大不如前。可见建宁二年那次入狱,他受到了多么残酷的刑罚,身体受到了多么严重的伤害。

    鲜于瑞与张胤有师徒之谊,张胤的弓马骑射皆学自鲜于瑞,不过两人之间并不互称老师学生。今次张胤来看望鲜于瑞,让他十分高兴,执意要考校一番张胤的射术。

    大汉积射士步战诸般射姿,二人一一比试,结果大出人们意料,无论力量、速度还是准度,张胤都占了上风。

    比罢之后,鲜于瑞掷弓于地,哈哈大笑,将张胤搂在怀中,连连称赞他能耐大长。

    看着满面笑容的鲜于瑞,张胤心中却在叹息,因为他知道,鲜于瑞再也不是那个叱咤边疆、纵马横矟的鲜于司马了。他也知道鲜于瑞心中有多么苦涩。一个立志马革裹尸的勇士,最后却毁于阉宦之手,真是让人唏嘘。

    当晚张胤向鲜于瑞提出自己的想法,就是打通北疆到东都洛阳、南都南阳,乃至长安、襄阳等地的商路,南下北上倒卖货物,从中牟利。

    鲜于瑞对此极为诧异,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张胤乃是不谙商事的士子,不知为何会有了这么个想法。要知道,当今士人儒生最是鄙夷商事,商贾的地位也不高,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张胤的老师卢植就十分厌恶商贾,家中唯以田地产出和俸禄为生。

    鲜于瑞看着张胤,问道:“胤儿为何会有如此想法?”这是他心中疑问,必须要搞清楚。

    张胤回答道:“唯生存耳!”顿了顿,张胤给出了解释,“吾族与鲜于司马一样,惨遭禁锢,族中子弟出仕无望,若再无钱财来源,吾西鄂张氏如何生存?总不能指着那薄田产出吧?”

    南阳西鄂张氏田产无数,就算不经商,坐吃山空,恐怕也得吃上十年八年。不过鲜于瑞还是从张胤的话中听出了一些言外之意——在没有族人能够出仕当官的情况下,张家要保持如今的地位,就是一件极难的事了。一个富豪之家,没有官员做靠山,迟早会成为其他家族砧板上的肉。要想弥补这个问题,用钱铺路或许是一个办法。如今他渔阳鲜于氏与张胤家族何其相似,儿子鲜于辅、侄子鲜于银都是一时青年才俊,可惜被自己连累也受到禁锢,只能在家中徒耗青春。

    想到此,鲜于瑞也有些心动。只听张胤又道:“吾与族叔商议过,希望联合数家之力做成此事。”

    张胤见鲜于瑞没有表示,心中暗暗高兴。没有表示就是意味着此事靠谱。张胤接着又说道:“南北交易,最有利者,除盐铁外,无非北马南丝,如今盐铁皆在各地大豪手中,不宜妄自介入,但是吾方从南阳而回,得知中原帛布、绸缎、陶器等,皆为胡族所喜,而北疆之马是朝廷所需,裘、参、茸等物,又是中原权贵所好。若能南物北来,北物南下,则能获利极丰。”

    “渔阳边地,善产牛马,郡中多有大族做此贩马的营生,但是却限于在幽冀两州往来。真正往来边地与中原的仅只三两家而已。据吾所知,幽冀两州到中原的贩马商路被中山甄氏、张氏、苏氏三家独占。若能斗胜此三家,则能取得商路通畅。”

    鲜于瑞插口问道:“可有良法?”

    张胤喝了口水,继续道:“此事易也!鲜于司马可知张忠其人?”

    鲜于瑞思索了一下,道:“可是当今南阳太守?”

    “正是此人。”

    “倒也略知一二。此人贪财不法,仗着自己是董太后的外甥,为非作歹……”说到此处时,鲜于瑞突然醒悟:“胤儿可是说与此獠合作乎?”

    “然!”张胤微笑道。

    “此事还需商议。”鲜于瑞有些担心,他担心和张忠合作会坏了名声。

    张胤猜到了鲜于瑞的心里,遂说道:“张忠名声虽然不好,但是毕竟是皇亲国戚,士人官员都还会卖他一些面子。而且,此事只需族中一旁支庶子出面即可,不会有太多人揪住此事不放的。”说到此处,张胤语速放缓,声音坚定,“何况与家族生死相比,个人名声又算得了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