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恨奴三友

    第三十六章 恨奴三友 (第2/3页)

室中上早课,听到张胤吹奏的悠悠竖笛声,一个个都凝神倾听,崔琳和鲜于瑞也没再继续讲课。

    “子承真乃挚诚君子也……”崔琳喃喃地道。

    窈儿眼中的泪珠滚滚而落,每次阿兄吹这个曲子,她都会悲伤难抑,哭的一塌糊涂。

    “阿兄,我好难过……”一曲终了,窈儿扑到张胤怀里。一边,张俊也走上前抱住张胤。

    “虎头孝顺重情义,阿姊在天上有灵,定然欣慰。”滕玉在一旁低声说道。

    王蒲抹了抹眼泪,重重的点点头。滕玉所说的正是她之所想。

    武脂虎侧着头,看着轻轻搂着张俊和窈儿的张胤,心中暗暗道:“这家伙倒是有些情义,或许他不是诳我,真的能帮我找到阿兄。”

    如今她已在黍谷山庄住了三个多月,整日和左师姊妹混在一起,几乎形影不离。左师姊妹陪张胤来拜祭父母,她也就跟着来了。

    张胤和张俊、窈儿一起跪倒在墓前,磕了头。张胤说道:“父亲、母亲,请你们放心,我们兄妹定然能够互助互爱,好好的生活。不管有多么艰辛,我们也会努力奋斗,将我们张家发展壮大。请父亲、母亲在天之灵保佑。过两日,我要再赴洛阳,一是完成我的学业;二是为阿丑寻一位老师。儿就在此别过父亲、母亲。”

    自父亲张谟去世后,张俊一直跟在张胤身边习文练武,由于天生聪慧又勤奋用功,如今于文武之道也算初窥门径。加之张俊生的玉面秀容,体态风流,在渔阳郡诸少年中,声名最盛。

    张俊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也到了该出去历练拜师求学的年纪。长兄如父,近来张胤一直在考虑为张俊寻个名师。他心中最心宜的人选其实是自己的老师卢植,不过出于世家大族“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心理,张胤还是决定另选他人。张胤确定了两个目标,一个是蔡邕,一个是杨彪。蔡邕当世名儒,才学通古贯今,为人最是正直,实在是良师之选;杨彪忠直有节,博学多闻,其家乃天下有名望族,张俊若能拜其为师,得到的肯定不止学些经文那么简单。除此之外,马日磾、桥玄也可以作为备选。

    张胤站起身来,又拉起张俊和窈儿,然后对左师姊妹说道:“让人将草庐里的东西搬到山庄后院的房间里吧。留两名老仆在草庐中居住,代我们照看父母。”如今孝期已满,张胤等人也就没有必要再住在草庐之中了。

    说完,张胤来到滕玉身边道:“姨母,我们下山去吧。”滕玉擦干眼泪点点头。

    窈儿上前来搀着母亲胳膊,随张胤等人向山下走去。

    众人刚走了几步路,就见草庐旁山路上张鄂引着几个人向这边而来。张胤定睛一看,心中大喜。张鄂身边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张晟。

    张胤哈哈一笑,紧走两步一把抱住张晟,欢声说道:“恨奴,居然是你。你这个家伙一走年余,也不知道给家里写封信。你这个混蛋。”张胤一拳擂在张晟的胸口,“倒是结实了不少。”

    张晟憨憨一笑,也不躲闪。

    “阿兄,想死我了……”张晟话到半截,一眼看到张胤身后的母亲王蒲,就再也说不下去了,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张晟几步来到王蒲身前,“扑通”一声跪倒:“母亲,我回来了。”

    王蒲矮下身子将张晟搂在胸前,流着泪说道:“我儿终于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王蒲又板过张晟,仔细打量。只见张晟比先前瘦了些,也黑了些,但是面容刚毅,眉宇间更显自信。张晟在外游历一年,餐风饮露,吃了不少苦,但也见识大开,颇有收获。

    张晟忽然叫道:“忘了忘了。”一把拉过张胤,说道:“韩大兄也随我来了。”

    “韩大兄?”张胤抬头看到随张晟同来的人中有一高大青年正满脸笑意地看着自己。

    张胤看着那人似曾相识,心念一动:“可是韩大兄?”

    “哈哈!”张晟在一旁大笑。

    “还记得辽西令支韩当否?”韩当上前一步,拱手行礼。

    张胤还了一礼,拉住韩当的手说:“自从那日与大兄比箭之后,时时会想起大兄的神技。去年恨奴捎来口信说要随大兄去游侠历练,吾恨不能同往。今日终又再见,幸矣!”

    韩当与张胤相视大笑,皆喜不自禁。

    张胤见韩当身后还站着两人,都不认识,就目视张晟,意思是让他介绍。

    张晟一拍额头,道:“都怪我,险些忘了。阿兄,这是我新近结交的二位兄长,此是我大兄程普程德谋,右北平土垠人。”

    “见过悯农郎君。”程普长揖行礼道。

    “程普?难不成是……”张胤一听到“程普程德谋”几字,心中大惊,一时间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