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特赦

    第四十四章 特赦 (第2/3页)

同圭,琰珪,古时作为征讨不义的符信。《周礼•考工记•玉人》:“琰珪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也就是说琰珪是使者执以为瑞节,征诸侯之不义所用。琰与珪相合,喻意蔡氏兄妹亲爱,更是蔡邕期望子女成材的心愿。

    卢植抚须赞道:“好喻意。”

    张胤心中更为惊异,暗道:“原来我是在喝蔡琰的新生酒。”

    自蔡府回来后不久,又有大内使者传召,要张胤明日进宫面圣。张胤送走天子使者,琢磨着刘宏要他进宫的用意。

    卢植对张胤道:“无需担心,陛下召你入宫,无非是要勉励你一番,你届时依礼而为也就是了。”

    张胤点头称诺。

    第二日一早,张胤沐浴更衣,进宫面圣。此行只他一人,自然带不得张飞、张鄂。

    天子刘宏此时还住在南宫,他钟意的西园还在扩建休整中,或许要不了多少时间他就可以搬入西园享受了。

    张胤入宫时,在宫门处正遇到中常侍赵忠,今日轮值到赵忠侍奉皇帝左右。常侍之职始于汉初,为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当然现今的中常侍远胜往昔,是实实在在有具体职掌的官职,并且常被天子授以重任。不过常侍的顾问职责还在,张让、赵忠、夏恽、郭胜等人仍要轮值入宫侍候。

    两人久闻其名,却是初次见面,互不认识。

    赵忠打量了一下张胤,问领路宦官道:“这位少年郎君是何人?”

    那宦官恭敬地回答道:“今日陛下召见献灭蝗之策的张胤郎君。”

    赵忠恍然,面露笑意,向张胤道:“久闻悯农郎君大名,今日才得一见。”

    张胤见赵忠穿着,知道是十常侍之一,只是不知是其中哪位,行礼道:“见过常侍。”

    赵忠呵呵一笑,说道:“我是赵忠。”

    张胤“啊”的一声,显然十分诧异,又行一礼,说道:“拜见赵常侍。恕罪,恕罪。”

    赵忠大袖一拂,道:“何罪之有?悯农郎君风采果然不凡!”

    赵忠说话声音与正常男子稍有些不同,但是语气柔和,带着上位者的威严,有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大出张胤的意料。

    这哪像电视里所演的阴阳怪气的太监?

    不过这时候也还没有太监的称呼,那要到辽代才有。

    “子承获拜童子郎,想必尚未冠礼?”赵忠这是想问张胤的年纪。

    “胤今年十八矣!”

    “年少有为。今日陛下召见于你,仆猜想定是要授你郎职。不知子承可有意向?”

    赵忠这是有意招揽自己,张胤心思急转,琢磨着该如何回答。他可不想跟赵忠有任何沾染,身处这个时代,他十分清楚跟宦官有了瓜葛会怎样。那可是会被整个士族所唾弃的。曹操因被宦官曹腾收为养子,一辈子都没有摆脱“阉宦遗丑”的污名,就连屠户出身的何进也骂曹操“宦官之后”。

    张胤敛容道:“胤不敢妄猜陛下圣意。”

    赵忠笑道:“陛下授你之职,若不满意,可来找仆,仆或许能为你调换调换。”

    这话可是有些大不敬,可是赵忠确实有这个能力。不过张胤估计刘宏不会这么快授予他官职,虽然他因功获拜童子郎肯定不用参与考试了,但是要想入三署,一般还需要到太学学习。

    张胤拱手行礼:“多谢常侍厚爱。”

    赵忠摆摆手,道:“咱们走吧,不能让陛下等急了。”

    张胤跟随赵忠,被那领路宦官引着,穿廊过殿,不知拐了多少个弯儿,终于来到天子刘宏平时居住的嘉德殿。

    东汉洛阳的皇宫分为南、北两宫。两宫之间以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南北长七里。嘉德殿位于南宫东侧,是建在周朝时九龙殿的旧址上,其正门正是过去的九龙门,现在叫嘉德门,门前有三个铜柱,每柱有三龙缠绕。

    嘉德殿是大汉皇帝居所,自刘宏登基后,追认亡父为孝仁皇帝,迎奉母亲董太后为孝仁皇后,与他同居嘉德殿,并称其为永乐宫。这也是宣扬孝道,以礼治国的意思。汉以孝治天下,万事皆以孝为先,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不敢有违孝道。史书记载灵帝刘宏荒淫无道,可是他对母亲却极尽孝顺,堪为孝子。

    刘宏正在殿中与母亲董太后说着话。今天实际是董太后要召见张胤。董太后确实非常喜爱张胤所作的三篇训蒙文,整日念叨着要见见悯农郎君其人,借此机会让刘宏召见张胤。

    张胤匍伏地上向皇帝刘宏、董太后行叩拜大礼,口呼:“叩见陛下,叩见太后,陛下万岁,太后万岁。”

    赵忠也跪地行礼:“见过陛下。”

    刘宏看了张胤和赵忠一眼,轻声道:“起来吧。”

    赵忠爬起来,立在皇帝身侧。

    “今日召你来,是有些话想问你。《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三篇训蒙文可是你所作?”刘宏看向张胤说道。

    “是。”张胤不知刘宏心意,因此回答言简意赅。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也是你写的了?”刘宏说话慢条斯理,可是张胤还是听出了其语气的不同。

    “是。”此事天下皆知,自然也不可能有其他回答。

    “你这是在指责朝廷,指责朕?”刘宏的语气变得更加严厉,也不再以吾自称,而改称朕。

    “田既丰硕,农夫犹饿。只因腐吏滑胥,虚增苛捐杂税以饱私囊。陛下治天下,当劝农桑、清吏治、厚百姓,百姓生活足,自然感恩戴德,传颂陛下威名。臣作《悯农》是见百姓之苦。臣以为知稼穑之艰难,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