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托孤

    第五十四章 托孤 (第2/3页)

严家坚决干脆地站到了张胤的一边,主动上报隐藏人口、补交赋税,并各自捐助了三千石军粮。两家家主心里明镜似的,如此一来,凭着张胤的为人秉性,严纲和单经在其手下任职,受不了亏待。

    自此辽西的发展渐入正轨,张胤也忙得像陀螺一样,全身心地扑在政事上。

    张胤不知道的是,此时,朝廷正在讨论着一件与他有关的事。

    五月中旬,赵苞扶母、妻之棺回到甘陵,十余日后,入土安葬。天子刘宏知赵苞弃母全城之事,派遣使节前往吊丧慰问,封其为鄃侯。赵苞跪拜接旨,后泣对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舍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语罢,呕血斗余而死。

    赵苞悲郁而死的消息传至京师,满朝官员无不叹息。朝议时,有议郎提出建议尽快遴选辽西太守,而人选朝廷却迟疑不定。

    有一种说法是迁张胤为辽西太守,虽然支持者不多,但是也足见张胤如今在大汉的名声。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张胤名声虽响,奈何功劳未著,年纪又轻,在很多人眼中还当不得如此重任。

    刘宏感赵苞忠义,也许是出于为赵家做些弥补的心理,下旨以赵忠弟赵延领辽西太守。只是辽西偏鄙,赵延接旨后一直拖延未曾赴任,朝臣碍于其兄中常侍赵忠的威势,也是权当不知。因此,这赵延的辽西太守几乎成了“遥领”。

    幸好赵延一直不曾赴任,张胤已经打定主意,只要赵延来,他就辞官,张胤拒绝过赵忠的招揽,自然也不愿做赵延的下属。他暗中猜测,或许赵延此举正是得了老奸巨猾的赵忠授意也说不定。

    刘宏不久就将赵苞之事抛到脑后,因为他有更重要的是要做,那就是卖官。卖官鬻爵之事始于秦始皇,大汉卖官鬻爵则始于惠帝。刘宏只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刘宏大肆修建园林、宫殿,花费甚巨,总是入不敷出,风闻母亲董太后和赵忠卖官敛财之事后,反而以为是暴富的终南捷径,自己也堂而皇之地干起来。刘宏于西园开置邸舍卖官,价钱依官职大小而定,二千石官钱二千万,四百石官钱四百万。又命左右卖公卿官,公千万,卿五百万。并在西园另设钱库,将所得之钱贮于库中,以为已有。

    朝野上下有识之士见天子公开设立“交易场所”买卖官爵,大失所望,心寒不已。上书直谏者有之,辞官归隐者亦有之。无才有钱之人则欣喜之,终于有了当官的渠道不是!走门路买官而获高位者渐渐增多。

    七月立秋,暑去凉来。

    张胤得知天子卖官之事,摇头苦笑。这官做得也忒没意思,自己在辽西任长史秩六百石,不过仅值六百万钱而已。六百万钱,运几匹马到洛阳就挣出来了,自己何苦抛妻弃家在这里受罪。

    话虽是这么说,张胤却并没有耽误政事,赵延若不来赴任,他就尽心尽意当好自己的长史。

    屯田之事已经初见轮廓。张胤在柳城置五千屯田兵、四千鲜卑战俘行军屯。每屯田兵需开垦二十大亩,战俘倍之。有汉以来,即有大亩、小亩之分。汉初,故秦之地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大亩)①,六国故地以一百步为一亩(小亩)。武帝时才全国统一行大亩。

    屯田兵以屯田为要职,军事训练自然相应减少,不过每三日仍要有一日训练,毕竟屯田兵也是兵,战时也有可能需要他们上战场。事实上,辽西屯田兵也都是经历血火历练的战士,赵苞时期正是倚之数败寇边鲜卑。

    柳城居辽西郡治阳乐之西,南下则可达临渝、肥如、令支诸县,北据鲜卑,西御乌桓,沿白狼水绕过山岭向东亦可到达辽东属国治所昌黎,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张胤在此屯田一为粮草,二为军防。兼且柳城地势多为丘陵,峡谷相间,沟壑纵横,只有小块山间平地和沿河冲击平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是边地屯田的好地方,因为此地不利于胡族骑兵展开攻击。

    可惜柳城由于地处边地,自鲜卑王檀石槐崛起后,常受鲜卑人骚扰劫掠,土地荒废,水利简陋,张胤费尽心思屯田,但估计产量也不会太高。更何况,田地开垦出来时已经过了春种的季节,只能零散补种些生长期短的作物,之后再种植“宿麦”即冬小麦,真正产粮只能等到明年夏天。这倒合了张胤的心意,他本来就想在辽西大面积种植冬小麦。汉时多种粟、稻,少种麦,原因是将麦子磨成面粉,极为费事。但是如今张胤主张用水力磨坊磨面,效率提高得不是一星半点。“麦者,接续之谷”,种麦产量不低于粟,更可以充分利用冬季的时间,有助于百姓度过一年中食物最匮乏的时光,因此张胤十分重视种麦,屯田区以种冬小麦为主,间或补以稻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