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融资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六十七章 融资 (第1/3页)

    再到阳乐,景象已然变化不少。城外阡陌纵横,冬麦绿如碧毯,虽是冬日,亦有盎然生机。

    阳乐城中,百姓笑容洋溢。有人扬言长史悯农郎君回城,不少人听到便不管真假,走出院门,夹道欢迎。今日生活得于府君赵苞、长史张胤,做人不能忘本,当然要心怀感激。

    卞秉、赵节各自骑着张胤送的幼马走在张胤身边,心中骄傲:百姓们感谢的正是自己的老师、叔父。

    典韦生于贫寒之家,对于百姓们这种期望有贤明父母官的愿望最能理解,只有能够带给百姓们安定、富裕生活的人,才能得到这种待遇。典韦心中平生一种责任: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郎君!

    蒲良脸色平静,不知想着什么事情。

    由于没有事前通知,祭雍、韩当、张晟、赵芳、徐隆等人也并没有出城迎接。几人正在府寺议事,得知张胤返回,赶紧迎出。

    张胤尚骑着青兽,祭雍、赵芳诸人已经恭敬行礼。张胤赶紧下马还礼,道:“辛苦诸君了!”

    卞秉也跳下马,要过来扶赵节。可谁知赵节年纪小,但是性子却倔,自己盘腿从幼马背上跳下,到赵芳跟前跪地行礼,口呼:“叔父!”

    赵芳见到赵节想起兄长已丧,险些掉下泪来,一把抱住赵节,抚摸其头,道:“节儿长高了!”

    赵节道:“叔父,我学会骑马了!看,我还有弓!”说完摘下背在身上的精致小弓,语带骄傲,颇感自豪。

    “哈哈,好好好!我家节儿最聪明!”赵芳笑着称赞。

    得了叔父夸奖,赵节喜笑颜开,忍不住对着卞秉挤眉弄眼。卞秉嘴角一撇,才不去理他。

    众人看着少年情趣,都感好笑。

    张晟见阿兄身边多了个魁梧大汉,便过来行礼,问道:“吾是张晟,汝是?”

    典韦抱拳行礼,高声道:“某是陈留己吾人,典韦典令明。”

    张晟笑道:“好汉子!”

    张胤捶了张晟一下,道:“大家互相认识一下,此是河东蒲良蒲子淳。”然后又向蒲良一一介绍祭雍、韩当、张晟、赵芳、徐隆等人。蒲良虽然经常自嘲是铁匠,但是却出身大家族,通文武,因此见礼时落落大方,气质出众。

    张胤道:“程普在柳城,军中尚有严纲、单经、王门、范方、田楷诸位兄弟,很快子淳就会见到。”

    左师姊妹和卞柔也下了车,静静站在一边。

    众人交谈几句,便进入府寺。左师姊妹先前来过,引着卞柔、赵节、卞秉到后院去了。

    这时,祭雍才问起张胤此行顺利与否。张胤简单将路上见闻说了说。

    将近日落,祭雍道:“今日天晚,不若先饮些酒水,让子承早些休息。明日我等再议郡事如何?”

    在座众人点头称是。

    当晚,辽西郡守府中官吏数十人共宴为张胤洗尘。田楷、王门、范方也从军营中赶来,只有严纲和单经因为出外巡逻关塞而不能至。

    隔日清晨,程普得到消息从柳城屯田区赶回。张胤召集祭雍、韩当、张晟、赵芳、田楷、徐隆、李权诸人,及其他各曹掾议事。尾敦、敖山、典韦、张飞率人守在门外,蒲良则坐在大厅角落,旁听议事。

    张胤先听了众人这段时间的工作汇报。三个月来,辽西平稳发展,百姓已经得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好处,人心凝聚。当然,祭雍、程普、徐隆等人也直言缺人、缺粮、缺钱。

    缺人,辽西人口实在太少,虽然有大片土地,却无人耕种;缺粮,辽西屡受劫掠,积养不足,加之屯田方始,百姓生活艰难;缺钱,辽西赋税不足,向来要依靠青、冀两州接济,如今百废待兴,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张胤听完,久久沉思不语。这种情况他已经有所预料,但是人、钱、粮都不是能轻易搞来的,必须得有些实际的办法。

    半晌之后,他终于说话了:“我有几个想法,说来请诸君参谋。归纳起来,无非八个字,屯田、经商、开矿、出海。”

    祭雍、程普、韩当、赵芳、徐隆、李权诸人各有所思,都在琢磨这八个字所指。

    “屯田之事,吾等已经在做,今夏当有收获。现今柳城有屯田兵五千人,每人垦田二十大亩;有鲜卑战俘四千,每人垦田四十大亩。新垦之田,产粮不丰,如果按每亩产麦两石①计算,当有五十余万石。加上数百户流民之民屯,今夏或可收粮超过六十万石,足见屯田之利,只是规模不够。六十万石麦加工成面粉至少还要去掉一成五的糟粕,若每人每天按两斤粮计算,只够五六万人一年所食,若是用来养兵,加上战马,还要再打个对折。吾以为除柳城外,当在令支、肥如、海阳、临渝四县择地屯田。”张胤说完,祭雍便问道:“屯田虽好,可是耕田之民从何而来?”

    张胤道:“人之事,一会儿再说。”祭雍知张胤已有打算,便不再赘言。

    “若要扩大屯田规模,则屯田之政当作细化。军、俘屯田所产之粮全部入归府库,百姓屯田所产之粮,官、民各占其半,种子、农具、耕牛、驴骡等由府库提供。屯田之兵,垦种超过二十大亩者,择地赐永业田两亩,之后每多垦种两亩则其中一亩归其自有,以资激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